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英國詩人雪萊和他的第壹任妻子(就是在海德公園九曲湖自殺的)

英國詩人雪萊和他的第壹任妻子(就是在海德公園九曲湖自殺的)

憲 頂壹下 陳

全名:珀西·比西·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壹般譯作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壹。William Wordsworth曾稱其為 "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時期的拜倫稱其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其壹生見識廣泛,不僅是柏拉圖主義者,更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 創作的詩歌節奏明快,積極向上。

[編輯本段]生平

8歲時雪萊就開始嘗試寫作詩歌,在伊頓的幾年裏,雪萊與其表兄托馬斯合作了詩《流浪的猶太人》並出版了諷刺小說《紮斯特羅奇》。

12歲那年,雪萊進入伊頓公學,在那裏他受到學長及教師的虐待,在當時的學校裏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萊並不象壹般新生那樣忍氣吞聲,他公然的反抗這些,而這種反抗的個性如火燃盡了他短暫的壹生。

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響,雪萊習慣性的將他關於上帝、政治和社會等問題的想法寫成小冊子散發給壹些素不相識的人,並詢問他們看後的意見。

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壹年的雪萊被牛津大學開除。雪萊的父親是壹位墨守成規的鄉紳,他要求雪萊公開聲明自己與《無神論的必然》毫無關系,而雪萊拒絕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門。被切斷經濟支持的雪萊在兩個妹妹的幫助下過了壹段獨居的生活,這壹時期,他認識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學,壹個小旅店店主的女兒。雪萊與這個十六歲的少女僅見了幾次面,她是可愛的,又是可憐的,當雪萊在威爾士看到她來信稱自己在家中受父親虐待後便毅然趕回倫敦,帶著這壹身世可憐且戀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們在愛丁堡結婚,婚後住在約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國強行合並的愛爾蘭的雪萊攜妻子前往都柏林為了支持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解放事業,在那裏雪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並散發《告愛爾蘭人民書》以及《成立博愛主義者協會倡議書》。在政治熱情的驅使下,此後的壹年裏雪萊在英國各地旅行,散發他自由思想的小冊子。同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這首詩富於哲理,抨擊宗教的偽善、封建階級與勞動階級當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按照當時的長子繼承法當時在經濟上十分貧困的雪萊獲得了壹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這壹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萊較多創作的是壹些涉及哲學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遊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壹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後來的作品《朱利安和馬達洛》便是以拜倫與自己作為原型來創作的。同年11月,雪萊的妻子投河自盡,在法庭上,因為是《麥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將兩個孩子教養權判給其嶽父,為此,雪萊受到沈重的打擊,就連他最親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於痛苦及憤怒,雪萊寫就《致大法官》和《給威廉·雪萊》。雪萊與瑪麗結婚,為了不致影響到他與瑪麗所生孩子的教養權,雪萊攜家永遠離開英國。

1818年至1819年,雪萊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極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與《麥布女王》相同,無法公開出版,而雪萊最成熟、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則被英國的評論家稱為“當代最惡劣的作品,似出於惡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約翰·濟慈逝世,6月,雪萊寫就《阿多尼》來抒發自己對濟慈的悼念之情,並控訴造成濟慈早逝的英國文壇以及當時社會現狀。

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號從萊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風暴,舟覆,雪萊以及同船的兩人無壹幸免。按托斯卡納當地法律規定,任何海上漂來的物體都必須付之壹炬,雪萊的遺體由他生前的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他們將乳香抹在屍體上,在火中灑鹽。次年1月,雪萊的骨灰被帶回羅馬,葬於壹處他生前認為最理想的安息場所。

[編輯本段]婚姻

雪萊的婚姻壹開始就被他的敵人當作最好的武器來攻擊他,當那些富於浪漫的騎士精神經過理性的冷卻,他那場倉猝的婚姻中較為真實的壹面隨著兩個人的成長開始顯現。雪萊不得不承認婚姻並沒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將兩個人綁在壹起來承受另壹種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兩個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壹時期,雪萊結識了葛德文的女兒瑪麗·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他們相愛了,出走至歐洲大陸同遊,他們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理想純潔到連最嚴苛的批評家也無法致詞。雪萊死後,瑪麗為他的詩全集編註。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詩歌

愛爾蘭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戰爭(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麥布女王(Queen Mab,1813)

壹個***和主義者有感於波拿巴的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瑪麗安妮的夢(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奧西曼叠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壹朵枯萎的紫羅蘭(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難(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瑪麗(To Mary,1818)

伊斯蘭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饑餓的母親(A Starving Mother,1819)

羅薩林和海倫(Rosalind and Helen,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雲(The Cloud,1820)

致雲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頌(Ode To 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

阿多尼斯(Adonais,1821)

壹盞破碎的明燈(Lines,1822)

劇本

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劇)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詩劇)

希臘(Greece,1821,抒情詩劇)

論文及散文 無神論的必然(1811)

自然神論之駁斥(1814)

關於把改革付諸全國投票的建議(1817)

詩的辯護(1821)

譯著

柏拉圖《會飲篇》

荷馬《維納斯贊》等

但丁《地獄》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附詩壹首

On A Faded Violet 壹朵枯萎的紫羅蘭

The odor from the flower is gone, 這朵花的香氣已經散失,

Which like thy kisses breathed on me; 如妳的吻對我吐露過的氣息;

The color from the flower is flown, 這朵花的顏色已經退去,

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 如妳曾煥發過的明亮,只有妳!

A shriveled, lifeless, vacant form, 壹個萎縮、死的、空虛的形體,

It lies on my abandoned breast, 它在我荒廢的胸口,

And mocks the heart, which yet is warm, 以它冷漠和無聲的安息

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 嘲弄我那仍熾熱的心。

I weep ---- my tears revive it not; 我哭泣,淚水無法復活它;

I sigh ----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 我嘆息,它的氣息永遠不再;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 它沈默、無怨的命運,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 正是我所應得的。

[編輯本段]西風頌

1

狂野的秋風啊,妳這秋的精氣!

沒看見妳出現,枯葉已被掃空,

像群群鬼魂沒見法師就逃避——

它們或枯黃焦黑,或蒼白潮紅,

真是遭了瘟災的壹大片;妳呀,

妳把迅飛的種子載送去過冬,

讓它們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就像屍體在各自的墓裏安躺,

直到妳那蔚藍的春天妹妹呀

對夢鄉中的大地把號角吹響,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氣吸飲,

又讓山野充滿了色彩和芳香。

狂野的精靈,妳正在四處巡行,

既拉朽摧枯又保護。哦,妳聽!

2

妳呀,亂雲是雨和閃電的使者,

正是在妳震蕩長空的激流上

閃電被沖得像樹上枯葉飄落,

也從天和海錯綜的枝頭驟降:

宛若有個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把她銀發從幽暗的地平線上

直豎向中天,只見相像的發絲

在妳洶湧的藍瑩瑩表面四起,

宣告暴風雨的逼近。殘年瀕死,

妳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攏的夜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籠著妳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而黑雨、電火和冰雹也都將從

這濃雲中迸發而下。哦,妳聽!

3

妳呀,在巴亞灣的浮石小島旁②

地中海躺著聽它碧波的喧嘩,

漸漸被催入它夏日裏的夢鄉,

睡眼只見在那強烈的波光下,

微微顫動著古老的宮殿城堡——

那墻上滿是青春苔蘚和野花,

單想想那芬芳,心兒就會醉掉!

妳卻又把它喚醒。為給妳開路,

平坦的大西洋豁開深溝條條,

而在其深處,那些水底的花樹、

枝葉譃曰有樹汁的泥濘密林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妳的號呼,

頓時因受驚而開始瑟縮雕零,③

連顏色也變得灰暗。哦,妳聽!

4

我若是被妳托起的壹片枯葉;

我若是隨妳飛馳的壹團雲朵;

我若是浪濤在妳威力下喘息,

分享妳有力的沖動,那自由,哦!

僅次於不羈的妳;我若是仍然

在我的童年時代,仍然能夠做

妳在天空邀遊時的忠實夥伴——

因為那時,奔得比妳快也未必

是夢想;那我就不會如此艱難,

無須這樣哀求妳。請把我掀起,

哦,就當我是枯葉、雲朵或浪濤!

我,跌倒在人生荊棘上,滴著血!

我,太像妳:倔強、敏捷又高傲,

但歲月的重負把我拴牢、壓倒。

5

讓我像森林壹樣做妳的詩琴,

哪伯我的葉像森林的葉雕落!

這兩者又美又悲的深沈秋音

妳那呼嘯的浩蕩交響會囊括。

但願妳這剛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願壹往無前的妳也就是我!

請把我已死的思想掃出宇宙,

就像妳為催新生把落葉掃除!

而且憑著我這壹詩歌的經咒

把我的話語傳遍這人間各處,

像由未滅的爐中吹送出火花!

願妳通過我的嘴響亮地吹出

喚醒這人世的預言號聲!風啊,

冬天既快來,春天難道還遠嗎?

黃杲炘譯

①本詩構思於佛羅倫薩附近阿爾諾河畔的壹處樹林中,並基本上在那裏寫成。那壹天狂風驟起,它溫暖又爽人,收盡了將傾瀉為秋雨的氤氳水汽。不出我所料,到了日落時分,暴風雨開始了,起先夾有冰雹,還伴有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所特有的聲勢浩大的雷鳴電閃。——作者原註

又:本詩以五首十四行詩組成,但這些十四行詩的分節與韻式都受壹種叫做tercarima的意大利詩體影響。

②巴亞灣因古羅馬時的溫泉療養勝地巴亞城而得名,即現在的波佐利灣(在那不勒斯灣西北部)。浮石是火山巖的壹種,因為那不勒斯壹帶都是火山區。

③據雪萊原註,“這種現象,是博物學家們熟知的。同陸上的植物壹樣,江河海洋底下的植物的季節變化有著同樣的反應,因此宣告這種變化的風對之也有影響。

[編輯本段]名言

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沈默的。

饑餓和愛情統治著世界.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妳自己.

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

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壹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吻是靈魂與靈魂相遇在愛人的嘴唇上。 (嘴唇是壹對愛人兩個靈魂交會的地方。)

愛情不是時光的奴隸。

愛情就象燈光,同時照兩個人,光輝並不會減弱。

希望會使人年輕,因為希望和青春是壹對同胞兄弟。

最為不幸的人被苦難撫育成了 詩人,他們把從苦難中學到的東西用詩歌教給別人。

所有時代的詩人都在為壹首不斷發展著的“偉大詩篇”作出貢獻。

壹首偉大的詩篇象壹座噴泉壹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

我們愈是學習,愈覺得自己的貧乏。

惡德——不和、戰爭、悲慘;美德——和平、幸福、和諧。

壹首偉大的詩篇象壹座噴泉壹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

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壹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於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回答者: hurryasker - 魔法學徒 壹級 2009-6-30 18:37

瑪麗·雪萊在17歲時,遇見了年輕的詩人帕西·雪萊,盡管雪萊當時已有妻子,兩人還是不顧眾人反對壹起去了法國,最後3人在日內瓦住了下來。2年以後,雪萊的第壹任妻子自殺身亡

兩個瑪麗

兩個瑪麗,或者兩個範妮,又或者兩個哈麗艾特。

壹個瑪麗讓我拿起了這本《雪萊傳》,而跟雪萊真正有關的是另壹個瑪麗,壹個範妮,和所有的哈麗艾特。

記住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這個復雜繞口的名字,不是因為她的《為女權辯護》,而是在大學時代無意中讀到了她的《北歐書簡》。裏面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孩童般天真、孩童般易信的我,為什麽得不到孩童般的無憂無慮的快樂呢?

也因為這句話,我總覺得瑪麗其實是很脆弱的。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最早的身體力行的女性主義者之壹,是瑪麗·葛德文的母親,也是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素未謀面的嶽母。我壹直很想去找和沃斯通克拉夫特相關的讀物,卻壹直沒有勇氣去看那本《為女權辯護》,我能找到的只有伍爾芙夫人所寫的壹篇短小精悍的人物素描。在弗吉尼亞筆下,她只是成天跟那些中產階級文學青年混在壹起的沃斯通克拉夫特(沒有瑪麗了,她快嘴快舌不修邊幅就像壹個小夥子),她的表情堅定果敢,又充滿幻想,她的眼睛明媚動人,含情脈脈又毫無遮掩地盯著美男子……她愛上美國商人伊姆雷,為他生了壹個女兒,卻又拒絕和他結婚;她給女兒取了她最要好的女朋友的名字——範妮。伊姆雷後來結了新歡,瑪麗便獨自帶著女兒和保姆到北歐周遊,《北歐書簡》就是在那個時候寫下的。後來的故事就有點諷刺,瑪麗遇到了大腦袋、小個頭的葛德文,兩個不信婚姻的人奉子成婚了,而且婚姻居然讓他們幸福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可惜好景不長,瑪麗難產死了,又過了不久,葛德文娶了鄰居太太——據說他們在瑪麗生前就已經眉目傳情了。

雪萊拜訪斯金納大街上的葛德文壹家的時候,是在1812年。當時雪萊不過20歲,是個天真熱情又頗有人生閱歷的青年。和那個年代的貴族壹樣,雪萊也受到了純正的教育,正像拜倫讀了哈羅和劍橋,雪萊則進了伊頓和牛津,而且,他還被牛津開除了;他發表了幾首詩歌,談了兩次戀愛,兩個姑娘都叫做哈麗艾特。第壹個哈麗艾特是他的表妹,曾被雪萊的無神論和葛德文的“政治正義論”迷得暈頭轉向,結果卻毫無出息地嫁給了壹個富裕的地主。第二個哈麗艾特也是他忠實的聽眾,並且壹度成為他忠實可靠的妻子;她出嫁的時候只有16歲,是個漂亮順從的孩子。可是當雪萊漸漸成為偶像葛德文的常客時,他跟哈麗艾特的關系卻漸行漸遠。

做丈夫的像播種機壹樣在葛家播撒著他的熱情和理想,受到冷落了的小嬌妻,則理所當然地到其他男人那裏尋求安慰了,而葛先生的那兩個跟他毫無血緣關系的女兒——第壹任妻子的私生女範妮和第二任妻子帶來的簡,委婉地不失淑女身份地提醒雪萊他的妻子世俗虛榮,與他極不相稱。當瑪麗從愛丁堡回到倫敦之後,葛家的微妙空氣被徹底打破了——雪萊不必或左或右地去想到底是溫婉的範妮還是熱烈的簡更合適自己,瑪麗有她母親所有的嫵媚動人,還有她母親所沒有的安靜沈穩。而最最關鍵的是,瑪麗繼承了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勇氣、果斷和冷酷。

所有大人物都會離鄉背井,即便是不很體面的私奔。簡加入了雪萊和瑪麗出逃的隊伍,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作了克萊爾,還為自己找了壹個可與雪萊媲美的情人——拜倫。那次短暫的戀情給了克萊爾壹個女兒,而那次私奔則給了雪萊和瑪麗兩具屍體,如果不算上他們夭折的兒子的話。

先是範妮。離開自己的生活去愛壹個人固然需要勇氣,就像16歲的哈麗艾特,17歲的瑪麗;然而,毫不設防地讓人闖入自己的生活又不做應變,或者需要更大的勇氣。葛德文家的小客廳裏,範妮的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壹個,對於生活,她和她的範妮阿姨壹樣無能為力;在她的兩個妹妹鬧出了醜聞之後,既沒有人肯向她提親,也沒有人願意雇傭她。她的世界並沒有給她太多的選擇,除了那個裝著鴉片藥酒瓶子。——這壹切叫人不可思議,以雪萊的細膩敏感,居然感受不到壹個女子對他的鐘情和絕望:為人誠懇、好心好意是遠遠不夠的,熱情有時候反而會給人造成傷害和痛苦。那個痛苦地交托了她的壹生的女人,最後只得到了詩人短短的幾行詩。

接著是已經成為怨婦的哈麗艾特——她到處散播著關於雪萊和葛德文姐妹的謠言,於是瑪麗毫不費力地得出了結論:哈麗艾特是個可怕的女子。她壹點也沒有想到哈麗艾特的境地與自己多少有點關系,也沒有想到這個咖啡店老板的女兒生來脆弱——她並不是沃斯通克拉福特的女兒。珀西的想法跟她差不多,當他知道妻子是因為懷孕而投河自盡的時候,反復地想著:“我的妻子居然是壹個娼妓!”“我該做的,我都做了,可說已是仁至義盡……難道我能為壹個不貞的平庸女子犧牲自己的壹生與理智嗎?”——他們不再相愛了,這就是原因和全部。

瑪麗是雪萊被人記住的妻子,哈麗艾特是雪萊被人遺忘的妻子。克萊爾是雪萊不知艱難地周旋在兩個大詩人之間小姨,範妮則是被雪萊遺忘的大姨。

雪萊不是拜倫,他從來都不是唐璜,他大多數的日子是貧困的,可他從來都沒有心生厭倦;他有天使般的臉龐,孩子般的熱忱,他死的時候,他的朋友都說他是壹個無私單純的人。然而沒有人去懷疑,做壹個永遠的小孩子,保持孩童般的天真和熱情,需要怎樣的代價——孩子的快樂需要周圍人更多的付出。也沒有人去懷疑,孩子固然天真爛漫,卻也最自私冷酷。他們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壹團遭,就是別人的生活弄得壹團糟——以生氣勃勃的名義,以壹生壹世做個小孩子的名義。

雪萊死後,他愛過的女人和愛過他的女人照例喋喋不休。瑪麗拒絕了雪萊的好朋友特裏勞尼,理由是她覺得瑪麗·雪萊這個名字非常動人。的確,這個名字好過瑪麗·葛德文。

附壹:《詠範妮·葛德汶》1817年

當我們告別時,她的聲音

的確在顫抖,但我不知道

那發出這顫抖之音的心

已經碎了,因此不曾明了

她的話。哦,災禍--災禍,

這世界對妳真太廣闊!

(查良錚譯)

附二:安·莫洛亞《雪萊傳》(上海文藝1981年版)最後關於克萊爾的壹段記載。譚立德、鄭其行德譯本,說實話,翻譯得並不太好,不過這段內容卻很有意思。是整本《雪萊傳》最打動我的地方了。

大約在1879年(註:雪萊逝世已有55年),壹位搜集有關拜倫和雪萊的資料的年輕人前來請求克萊爾回憶壹下關於這兩位詩人的往來。他剛說出這兩位詩人的名字,只見這位老婦人布滿皺紋的臉上馬上呈現出壹陣少女般的微笑,這種靦腆但又含義深沈的微笑曾在她二十歲的妙齡時期裏使她顯得十分嫵媚動人。

“好吧,”她說,“我猜想您也和別人壹樣,您以為我那時愛的是拜倫嗎?”

由於他十分驚訝地註視著她,她接著又說:

“年輕的朋友,總有壹天您會更好地理解女子的心。我曾被拜倫所迷惑,但我並不愛他……沒準我會愛上他,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沈默了半晌。末了,那來訪者躊躇不決地問道:“夫人,難道您從來沒有愛過嗎?”

她臉漲得通紅,壹言不發,定睛註視著地面。

“雪萊呢?”他低聲問道,聲音低得幾乎聽不清。

“我全心全意地愛著他。”老婦人滿懷激情地答道,她連眼皮也不擡壹下。

然後,她帶著壹副迷人的媚態,在他的臉頰上輕輕地拍了壹下。

附三:拜倫在其與克萊爾所生的私生女阿萊格拉的墓碑上的題詞:我必往她那裏去,但她卻不能回我這裏來。

這句話出自撒母耳記下12:23,原文用的是“他”。

回答者: 小寶的小乖 - 經理 五級 2009-6-30 18:41

1813年雪萊出版第壹部長詩《麥布女王》,批判封建制度的專橫和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宣揚空想社會主義,遭到英國統治階級的政治迫害。

1816年雪萊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初識拜倫,二人誌趣相投,結為知己。

1818年雪萊在英國遭到人身攻擊,全家遷往意大利。僑居意大利的四年是他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寫出了許多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