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創作背景:寫於1919年9、10月間。其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海回國。當他置身於日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渺無邊的大海,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壹起撞擊著他的胸懷。
於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現了壹幅雄奇壯偉、流動奔突的畫面。於是詩人寫下這首對於力的贊歌,正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
作品鑒賞: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壹。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壹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壹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湧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
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看吧,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著“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蕩著“力的律呂”。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立在地球邊上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