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清明節的詩句——《愁倚闌令·花陰月》

關於清明節的詩句——《愁倚闌令·花陰月》

愁倚闌令·花陰月

花陰月,柳梢鶯。近清明。長恨去年今夜雨,灑離亭。

枕上懷遠詩成。紅箋紙、小砑吳綾。寄與征人教念遠,莫無情。

作品鑒賞:

女子永遠不能忘記,也永遠懷著遺憾,在離亭送君之時,淚眼相看,相對飲泣。從詞作可以看出兩人相離已有壹年了,征人從離去直到現在,壹封信也沒有寄回來。女子眠思夢想,積淚成河,積思成疾,把壹年相思全部寫在紅粉箋上,準備寄與征人,希望征人知道,在征人離去的地方有壹個壹直等待他歸來的人,在這裏把想念之情深刻體現了出來。“莫無情”三字,是囑咐,同時也是擔心,這個在壹年前在花陰月下,攜手同行,帳底枕前,相親相愛的女子,是千萬不能忘記的。“女子雖然相信征人不會忘記舊日的歡好,但又擔心征人萬壹變心,變成無情。在男尊女卑,女子無權的封建社會裏,片面的強迫女子對丈夫的從壹而終,而男子變心,則沒有什麽約束。想到去年離別時淚灑離亭,又壹年來的苦思苦念,這壹封吳綾小字就是表達女子壹年來對征人無眠的思念,體現了女子的真摯之情。

此詞追溯到征人出發壹年前的今天,從壹年後的今天閨中女子想到遠地征人,時歷壹載,地隔萬裏,情思宛轉,真切動人,正不必以驚人之句、警挺之字取勝,而深衷淺貌,淡語濃情,其佳處可和“壹字千金”的《古詩十九首》相媲美。

《愁倚闌令·花陰月》,上片寫長記征人出發的壹年前的今夜,在濛濛細雨之中征人別離而去。那時時節已近清明,即古人所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舊時為踏青節,也是掃墓節,加上絲雨迷濛,壹發添人愁緒。

晏幾道(1038-1110),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臨川(今屬南昌進賢)人 。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2]

晏幾道孤高自負,傲視權貴,即使是蘇軾這種人,也不在眼下。據《硯北雜誌》雲:“元佑中,叔原以長短句行,蘇子瞻因魯直(即黃庭堅)欲見之,則謝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按:當時蘇軾在京,正受帝、後賞識,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書,能詩,尤以詞著稱。據《墨莊漫錄》雲“叔原聚書甚多,每有遷徙,其妻厭之,謂叔原有類乞兒搬惋。叔原戲作詩雲:‘生計惟茲惋,搬擎豈憚勞。造雖從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調,頹瓢庶***操。朝盛負余米,暮貯籍殘糟。幸免播同乞,終甘澤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稱葛為袍。倘受桑間餉,何堪井上螬。綽然徙自許,噱爾未應饕。世久稱原憲,人方逐子敖。願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詩雖是戲作,而憤世嫉俗之情,高潔固究之趣,斐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