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國在 教育 、軍事、經濟、政治、文學等多個領域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極大地促進了這些領域的進步和快速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文學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英文學術論文 範文 壹:英美文學中文學批評的多元化探討摘要: 英美文學中的文學批評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不同理論學派所持有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每個學派之間都有其豐富的理論基礎,從多維的角度去進行主客觀的文學批評,正是因為文學批評有著其自身科學性、審美性、公信力等方面的特點,能夠包容多種批評學派的存在,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科學的批評。
關鍵詞:英美文學;文學批評
壹、文學批評理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意義
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都開設了相應的文學教育理論課程,而在關於英美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文學批評與文學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學批評可以從其獨特的視角關註和解讀英美文學作品,得到與眾不同的觀點,從而充分了解了整部英美文學作品的歷史意義和內涵。文學批評也為英美文學教學提供了壹把打開其大門的鑰匙,讓學生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思想關註英美文學,更好地促進了英美文學的發展。以文學批評基本理論為依據,應用到英美文學教學中,將有助於在學習作品過程中,避免傳統的、印象式的解讀,使學生通過對原著的充分解讀,仔細品味原著中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以及寫作的手法,培養學生踏實閱讀的學風,還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二、英美文學中文學批評的多方位表現形式
1.英美文學中新批評理論。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出現以蘭色姆(J.C.Ransom,1888-1974)、威姆塞特(W.K.Wimsatt,1907-1975)等為代表,形成了英美文學中的“新批評”理論。他們認為壹切從作者的原始寫作動機與作者的閱讀感受為出發點所進行的文學批評都是“錯誤的謬論”,脫離了文學批評的初衷,將文學批評的對象進行了根本的轉移,即轉移到了文學作品對閱讀者心理影響方面上,脫離了被批評對象的本身,從而淪為了單壹的印象論。英美文學中的新批評理論認為單純依靠閱讀者的感覺,會使閱讀者產生相對的“閱讀錯覺”——即帶入閱讀者已有的自我認知來幹擾對作品進行正確的、客觀的文學批評。新批評理論強調的是以尊重和細讀原著為基礎,對原著進行客觀、公正的、不帶有固有主觀意識的文學批評,形成踏實閱讀的風氣。在高校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批評理論,也就是說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鉆研原著,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進行課上探討,這樣才能賦予學生機會去利用新批評理論認識英美文學、了解英美文學、發現英美文學的精髓所在,主動地去學習英美文學。
2.英美文學中讀者反應批評理論。
在整個英美文學歷史發展過程中,從來不缺少批評的新聲音和新形式的產生於與發展,斯坦利.費希(StanleyFish)就對新批評理論提出了挑戰,他認為單純的從作品本身進行分析而忽略了讀者的作用,是對整個閱讀過程的誤解。“讀者反應批評”強調原著作品對於讀者的影響,讀者在閱讀原著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能夠從中得到的感受為重點。讀者反應批評理論以讀者為重,從讀者的角度來詮釋“文學批評”的過程。作品需要“留白”,這些留白的地方正是讀者閱讀完作品之後進行的“自我想象”,是對作品新的解讀和延展,得到壹種“作者——作品——讀者”三者之間的交流。但是這種理論由於強調的是讀者的作用,而每位讀者都是不同的個體,即便對同壹文學作品,也有著不同的解讀方式和看法。這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所面對的最大的難題。
三、英美文學作品中文學批評的特點
1.文學批評與多種學科緊密相連。
在英美文學中文學批評幾乎是文學研究的 同義詞 ,文學批評以文學鑒賞為基礎,以文學理論為指導,對作家作品進行分析、研究、認識和評價,這壹整個過程不單單是壹種文學行為,更是與多種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大部分的文學批評都運用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多種學科。尤其是文學批評中的“讀者反應批評理論”充分運用了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感受,來對文學作品進行文學批評,得到了相關作品的反饋。
2.英美文學中的文學批評具有審美性。
不論是以新批評理論為基礎,還是以讀者反應批評理論為基礎,大部分的文學批評都具有審美性。這裏的審美性指的是它以文學作品為基礎,關註做作品所傳達的藝術性和美學性,批評者需要按照美的規律,從文學作品的美學方向出發對原著進行審美性分析,作出審美判斷和評價,使讀者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認識到作品,提升讀者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能力。
3.英美文學中的文學批評具有科學性。
任何形式的文學批評都不應該脫離科學發展的實際,正確的文學批評在批評者進行美學、藝術學批評的同時也要利用理性的 邏輯思維 方式,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的批評。批評者需要具備科學的創造性,用科學的研究 方法 、研究思維、研究理論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公正的批評,並且能夠以客觀事實為基礎,查閱大量豐富的文學資料來對原著進行周密的、系統的分析和判斷,不可參雜大量的個人主觀思想、狹隘偏見,以對原著進行科學的文學批評。
四、結束語
英美文學中的文學批評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不同理論學派所持有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每個學派之間都有其豐富的理論基礎,從多維的角度去進行主客觀的文學批評,正是因為文學批評有著其自身科學性、審美性、公信力等方面的特點,能夠包容多種批評學派的存在,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科學的批評。文學又有著其特殊的地方,不同於其他客觀事物,不能用壹般規律去對它進行解讀和分析,正是因為有了文學批評的存在,才能夠在不同讀者角度,不同理論支持下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解讀,探究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了解原著作者的真實意圖, 總結 歸納英美文學發展特點,以便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英美文學課的困境與多媒體輔助教學劉儀華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0-3025
2、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類課程教學現狀調查魯吉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2-0124
英文學術論文範文二:英美文學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研討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結合的人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只註重科學知識而忽視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將會成為壹個只擁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
關鍵詞:英美文學;英語教學
英美文學導入作為壹種新的導入模式,可以拓寬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符合《要求》中集多種教學模式的需要.另外,我國普通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大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階段把註意力集中在數理化和生物的學習上,對英美文學知識的了解相對較少,《要求》中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綜合 文化 素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融入英美文學導入,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學知識和西方文化,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綜合文化素養.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習期間都學習過英美文學,其中壹些教師在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就是英美文學.教師掌握豐富的英美文學知識,有能力在導入中融入該方面的知識.所以,從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的求知欲和教師能力幾方面來看,英美文學導入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壹定的可行性.
受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壹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感、疲憊感和焦慮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而文學導入“可以減輕學習者的焦慮感,以利於語言習得”[2].英美文學導入可幫助學生擺脫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壹的負面影響,對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壹門學科感興趣時,即使沒有家長、教師的督促,學生也會對這壹學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從中獲得學習這壹學科的樂趣.目前,我國大多數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學習英語 ,到大學壹年級基本學習了十年英語,多數學生已經對英語產生厭倦感.所以,讓學生繼續學習英語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提高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英美文學方面的知識在高中階段接觸得較少或只接觸壹些淺顯的內容,在導入中加入英美文學內容會使學生們覺得很新穎,從而能集中註意力認真聽老師講解並提高學習興趣.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壹冊第七單元“FacetoFacewithGuns”中有壹個 句子 :Turingthosepa-gesandstudyingtheirphotographsislikeflowingonthesadcurrentthat,likeBlake’sThames,seemsto“markineveryface,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3]”.這句話實際上引用了美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著作《倫敦》中的詩句,教師可以通過對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特點對《倫敦》進行分析,可以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欣賞能力和對課文中句子的準確理解.《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六單元中,SectionA部分的 文章 標題是“AsHisNameIs,SoIsHe!”,有的教師會根據文章標題從人名的角度進行導入,但如果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會更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這個標題實際上出自《聖經》箴言第七章,原句是“Asamanthinkethinhisheart,soheis.”教師可以從《聖經》這個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基本都聽說過《聖經》,但了解得不是很多,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介紹《聖經》中伊甸園、諾亞方舟、出埃及記等著名的 故事 .另外,《聖經》不僅是__的經典,也是西方文學的源頭,許多英美文學中的著名作品都與《聖經》有關.綜合考察這些受《聖經》影響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文學作品對聖經 典故 的運用非常靈活多樣.就聖經典故的類型而言,就有語典、人典、事典、意象、結構模式、觀念等諸多種類[4].霍桑的《紅字》、梅爾維爾的《白鯨》、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和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等許多英美文學經典作品中的對白、典故和意象都源自《聖經》.通過從《聖經》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們可以了解《聖經》與文學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並增加對英美文學和英語的學習興趣.
2有助於學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學生們可以從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國際交流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出現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約翰•彌爾頓和美國作家大衛•梭羅,教師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作為切入點進行導入,用這些作品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教師也可從課文中出現的單詞進行導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四單元中出現了colony這個單詞,學生們看註釋都知道它是“殖民地”的意思,教師可以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歐洲的清教徒移民在北美先後建立十三塊殖民地,美國文學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清教主義對美國文學的影響就如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壹樣深遠,歷史學家巴斯認為,沒有對美國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國社會[6].清教徒提倡的謙卑、誠實、勤奮、節儉以及在艱難環境下的樂觀精神也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清教主義奠定了美國民主並塑造了美國人民的性格,美國人的勤奮、節儉和樂觀與清教主義是分不開的.同時,很多美國作家在創作中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家的作品文風簡樸,語言清新、直接.所以,通過對清教主義的講解,有助於學生從根源上了解美國人的性格,有助於對西方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3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結合的人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只註重科學知識而忽視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將會成為壹個只擁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人文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精神方面的修養.《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中出現了本•富蘭克林,教師可以把富蘭克林作為導入的對象.富蘭克林不僅是政治家、科學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的《自傳》中,富蘭克林為自己規定了十三條需要培養的美德,包括節制、沈默寡言、生活秩序、決心、簡樸、勤勉、誠懇、公正、適度、清潔、貞潔和謙虛等.這十三條美德對當今的大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具有壹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富蘭克林為典範,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三條美德要求自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對這些美德進行自由討論,相互交流,並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評價,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所以,英美文學導入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
我國高等院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了解得相對匱乏,同時大學英語教學的導入方法也比較單壹.所以,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英美文學知識進行導入,既可以解決課堂導入的單壹問題,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的了解,有助於他們了解西方文化並提高其人文素質,這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全面人才的發展需要,滿足21世紀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英美電影文學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周震,丁文英外語電化教學2002-02-2026
2、獨白與交往,何去何從?——淺論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呂洪靈;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8-0126
英文學術論文範文相關文章:
1. 英語學術論文範文
2. 編輯視野下的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論文
3. 學術論文英文題名和英文摘要的寫作
4. 關於學術論文中文摘要英語翻譯的思考論文
5. 研究生中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課程的構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