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口岸鎮的歷史

口岸鎮的歷史

,高港區口岸鎮舊稱,也就是宋史上嶽飛“泰州無險可守時,退保柴墟”之地。這座歷史文化名鎮,從五代南唐(公元937年)建鎮算起,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人文古跡。特別是鎮上始建於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的古壽勝禪寺,更是因明代泰州儒學家儲礶長期居此讀書做詩,而名聞遐邇。

據史載,柴墟壽勝寺系由雲遊至此的得道高僧心融禪師,費時十余載募建而成。舊時柴墟壹度是泰州州治、泰興縣治的所在地,歷史上又壹直是天然良港和交通要沖,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使得寺廟日益鼎盛,壽勝寺最盛時占地曾達到百余畝,常住僧人三百余眾,成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前泰州所屬範圍內的“十四大叢林”之壹。 ,明代中葉泰州人,字靜夫,生於公元1457年,卒於公元1513年。他自幼聰明好學,5歲能背誦詩文,9歲能寫文章,時稱神童。他27歲鄉試第壹,次年會試第壹,明成化年間殿試二甲第壹,高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他在任為官清正,辦事壹絲不茍,直至卒於任上。

儲礶少時對柴墟壽勝寺情有獨鐘,長期客居寺中讀書做詩。寺院內四季古木森森,深邃幽靜,景色宜人,殿宇樓臺、雕梁畫棟,掩映萬樹叢中,寺中“壽勝疏鐘”又是著名的柴墟八景之壹。據傳也正因為儲 與柴墟壽勝寺的這段情節,加之他壹貫堅持謙虛為本的嚴謹治學風格,故他利用“才虛學淺”之意的諧音,和自己熱愛的發奮學習之地柴墟,兩層意思合二為壹取自己大號曰:“柴墟”,日後其著作文集也取名《柴墟文集》。他在柴墟壽勝寺的讀書生涯,在其初到寺廟時,所題《宿口岸寺次壁間韻》詩中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其詩曰:

古剎初留宿,平生漫好奇。貝經翻舊葉,只樹倚高枝。

月伴枯禪坐,秋期病客肢。清光不相負,此地壹題詩。

每年三四月間,是柴墟風景最佳時,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田野郊外四處林木蔥蘢,翠綠生煙,溪水野渡,漁夫泛舟,壹派春天絕妙的景致。居於寺中的儲礶也不甘寂寞。時常走出寺院,和柴墟的文人好友壹起訪古人蘭亭修禊活動,互相飲酒暢談,並以某壹命題輪流即席賦詩,抒發人生理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壹日他們以桌上長江時鮮 魚為題,別人詩中皆對 魚的色香味美進行刻意描寫和贊美,而輪到儲礶時他卻另辟蹊徑,由魚鮮美轉而聯想到自身的時時反省,刻刻不忘自己功名未成,對社稷未有貢獻,愧對平生。全詩借物生情,托物言誌,不落俗套。其詩曰:

江南四月筍蒲清,海錯時鮮亦有聲。玉骨箸橫犀角細,素鱗盤映水晶明。

官船載去唯充薦,漁網遮來不管征。 此日嘗新增感慨,野人芹曝愧平生。

儲礶後來高中進士,離開壽勝寺赴任朝廷命官直至卒於任上。此後若幹年間,為了紀念緬懷這位儒學大家,柴墟及各地文人常常至壽勝寺儲礶昔日讀書之處,踏訪勝跡,集會賦詩,憑吊寄懷。其中有清朝名士季周孫題《柴墟壽勝寺有懷儲文懿公》詩,詩中曰:

三月煙花道,驅車過柴墟。緬思柴墟集,立馬還躊躕。

廣陵十先生,俯首必先儲。升進冠群英,蔚起為名儒。

又有清泰州名士洪揖侯於清宣統元年夏月,邀同誌繪儲公遺像裝潢成軸在壽勝寺藏經樓東樓懸之,以示紀念,同時題《柴墟壽勝寺懷古》詩,詩中有“古剎名留儲吏部,柴墟形勝攝揚通”詩句。

柴墟壽勝寺於1945年毀於抗日戰火不復存在,但明泰州名儒儲 在壽勝寺留下的歷史佳話,卻如昔日的壽勝鐘聲壹樣,能夠穿越歷史的時空,飄蕩在柴墟人民心中,常常讓柴墟人民從內心深處,升騰起壹股來自久遠的溫馨感受和懷古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