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西行的作品鑒賞

西行的作品鑒賞

《西行》是《六國之行》第壹首詩,它是對六國出訪情況的總述,以下各首才是對各國出訪的分述。

在這裏主要是寫飛行途中俯瞰環球大地的壯觀景象,以及由此所觸發的激越豪情。這首經過毛澤東大筆斧正的詩篇,以其豐富的思想內蘊,高度完美的藝術形式成為陳毅出訪詩的代表作。隱喻和象征手法的運用,也使得它在陳毅諸多通俗平易的詩歌中,成為具有極強的讀解性的力作。

大鵬是傳說中的神鳥。它翼大若垂天之雲,乘風而行時,使三千裏的水面受到搏擊,扶搖直上九萬裏。作者就選中了這樣壹個神鳥,壹個難狀其貌,難形其容,極盡目力不見其全,窮盡想象難見其恢弘氣度的神物作為隱喻。從表面來看,作者只是用它來比喻大型客機,用飛機沖向藍天比大鵬搏擊高空,用飛機疾飛喻大鵬乘風而行,這裏面包含著對現代文明的驚嘆,包含著對創造偉跡的人類自身的自豪。但這只是詩的表層語義,只是詩的深層結構得以生發的淺層。陳毅早在1962年寫過壹首《馴鷹詞》:若乃真雄鷹,展翅沖霄漢。翺翔於太空,嬉遊於海甸。不戀投來食,安能受羈絆,在作者來看,真正的雄鷹應該氣沖霄漢,搏擊太空,追求自由。雄鷹當如此,人生、國家更當如此。如果說兩年前,作者以壹只受羈縻的雄鷹發出對國家、人生的感嘆並寄寓了壹種沖天之誌的話,《西行》中的大鵬,則是作者飛行於九天之上,滿懷豪情,以壹個更為雄偉大氣的意象,從壹個表層的比喻走向深刻而豪邁的隱喻。它也同樣隱喻了人生和國家,但它具有了更為堅實、豐富、氣勢磅礴的內容。1963年以來,陳毅陪同周恩來開始了訪問亞非的萬裏之行。尤其是1964年,***訪問了亞非歐20多個國家,到1965年為止,和中國建交的已有40多個國家,其中大多數是亞非國家。從此,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友誼日益增進,並在反帝、反殖、反霸的國際統壹戰線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陳毅堅決執行毛澤東的革命外交路線,使得中國在錯綜復雜、險象叢生的政治局勢中,總是以恢宏的大家氣度,卓越的外交藝術,掌握了主動權,贏得了世界人民的信任而舉世矚目,就這樣壹個意氣奮發,蒸蒸日上正以遮天蔽日之勢騰飛前進中的中國,怎麽能不讓人想到乘風禦空,扶搖直上、翼動萬裏的大鵬,陳毅,壹個曾統軍百萬、橫掃千軍的大元帥,壹個足跡遍及五湖四海、胸懷全球的外交家,此時正乘座著飛機,翺翔於九天之上,俯瞰世界大地,崇山峻嶺、湖泊海域、塵世人寰盡在壹掠之間,那壹望無際的大宇宙正橫亙在他面前,回顧幾年的輝煌戰績,這壹切怎麽能不激蕩詩人豐富而敏感的心靈,以使君臨天下的恢宏之氣怦然勃發呢,這時除了神奇的大鵬還有什麽能表現它的壹世豪情,他的無限感慨和激動,如果在《馴鷹詞》中,詩人還只是發出壹種感嘆,申述壹種願望,表達壹種不受他人羈絆、搏擊太空的理想,這時中國在外交戰線上所取得的壹步步成功,正使這種思想逐步變成現實,此時又適逢在飛行途中,自由、解放、不受壓抑的感覺***同促成的磅礴大氣蕩溢在詩人胸間,這壹切也許正是大鵬的隱喻所在了。

1964年至1965年,是世界史上多事之秋。中國爆炸第壹顆原子彈之日正是赫魯曉夫下臺之時,新政府導致了國際***產主義運動的徹底分化;美國對越南的戰爭不斷升級;整個非洲也在震蕩,世界進入了全球性的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的時期。盡管作者1964年寫作該詩時,這壹切還沒有正式來臨,但作者憑借政治的敏銳目光,肯定早就預見到了這種趨勢。從表層語義上看,風雷是指亞非各國人民的革命運動,民族獨立運動的風潮像自然界的風雷,但這只是它的直接喻義。更深層來說,它是指整個世界政治局勢的動蕩不安。二者結合起來才是風雷真正的象征內涵。但同樣,就像風雪是青松堅挺的見證,嚴寒是忍冬常綠的體現,這裏的風雷同樣是為大鵬顯示其偉力提供的劇烈沖突性的活動背景。正是在這種風馳電掣、雷霆萬鈞的大地上,大鵬以鋪天蓋地之勢扶搖直上俯瞰下界,不就更為雄奇、豪邁與自信,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作者總是以自身之氣灌註文章之氣,並總是在矛盾和鬥爭中,在動態的張力結構中揭示主題以造成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的特色。

理解了大鵬和風雷這兩個隱喻和象征型意象,對整個詩篇的大氣磅礴也就會有更深的感觸了。萬裏西行急不光是對外交戰士頻繁出訪,行程急迫的記述,也暗含世界局勢的動蕩與緊張。乘風禦太空不只是對飛機行速之疾的比喻,也是對大鵬恢宏之氣的渲染了。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使萬裏行程似在轉瞬之間,使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的鳥道如履平坦,而作者由此觸發了感慨:中國所經歷的壹道道難關,鏟除了橫亙在中國和世界人民之間的種種障礙,無數次的化險為夷,使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天塹變通途,不都是因為中國人民表現了像大鵬壹樣的勇氣、信心與偉力,也只有搏擊高空的大鵬才能看到這樣壯闊的景象:海釀千鐘酒、山裁萬仞蔥。奔騰洶湧的大海像正在釀造的千鐘美酒,聳立挺拔的山如同生機勃發的萬仞青蔥。這是何等神奇雄偉的想象,何等浪漫激越的豪情。風雷驅大地,以雷霆萬鈞的磅礴氣勢把宏偉大氣的鵬之精神高揚到了極致,也正是在這時,作者點出了是處有親朋的主題。革命風雷奔馳在五洲大地,凡是革命潮流興起的地方,都有中國友好的呼聲。而在劇烈的局勢震蕩中,中國將以其寬廣的胸懷,偉岸的人格與國格,在和世界人民的聯系與***同戰鬥中結下不朽的友誼。至此,詩的境界達到高峰。

該詩自始至終都能讓人感受到壹股磅礴大氣。作者在這裏壹反《贈緬甸友人》中柔情似水的婉曲筆調,以雄健的筆力創造宏偉的意境,把對和世界人民友誼的歌頌完成在壹個新的高度。如果說1957年,還沒有正式兼任外長的陳毅曾有著綆短汲深之懼的話,中國的外交工作也尚在起步之中,作者在那時表達的還只是***圖鄰邦友好的希冀的話,在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中日益掌握了主動權的中國,從風濤激蕩中的雄鷹,到風雷驅動扶搖直上的大鵬,作者顯然是抱著更為豪邁、自信的樂觀態度,向整個世界發出了***圖和平***處的熱烈呼喚。如果說《贈緬甸友人》訴說了壹種親鄰之情,在《西行》中,作者作為壹個胸懷全球的元帥外交家,密切關註的則是整個世界革命的進程,表達的是全世界人民能夠和平***處的人類之愛。有這樣的胸懷也難怪會有這樣的大氣了,也只有這樣的大氣才能產生讓人激動難平的豪情。

該詩由於運用了隱喻和象征手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它的內涵,含蘊的多義性也極大地增加了詩歌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