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歷代寫清明節掃墓的詩?

歷代寫清明節掃墓的詩?

《清明掃墓》

左河水-現代

年歡未盡又清明,雨燕聲咽柳失魂。

寂靜青山人陡湧,冥錢紙燭祭先陵。

歲歡未盡:歲歡即為歡度新年的春節,時間在農歷的正月。春節過後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才算真正意義的過完年。這壹天成為歡度春節的第二個高峰,這期間人們都忙於走親訪友,娶親喝酒,之後正式進入春忙時節,農民工過此後才陸續返回城市打工。

農歷正月在我國屬於農閑季節,過年的氛圍壹般會延續到月底甚至農歷二月初,這時已經與清明節很近了。

雨燕:指燕子的壹種,生活在南方地區。燕是雀形目燕科的1屬,是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的益鳥。體型小,翅尖長,尾叉形。壹般在 4~7月從海島回歸靠近農田(昆蟲)的農家繁殖,清明時節江南正值雨季。

聲咽:這裏壹方面指燕子在綿綿細雨中飛行時鳴叫聲音出現低沈、哽咽變異,另壹方面是詩人在藝術上的借物抒情之法。柳失魂:柳樹本無魂,但因在雨水淋漓之下低垂肅穆,失去了在那晴空萬裏,陽光燦爛的環境下所表現的那種婀娜多姿的風采及飛揚精神風貌。也是詩人在藝術上的借物抒情之法,以表達清明節人們掃墓時的心情。

寂靜青山:青山,指墳山,即沒有林木與耕種的墓葬之地,此詞引於“青山處處埋忠骨”之句。寂靜是指清明節之外的時間裏墳山的寂寞清靜。人陡湧:指到了清明節的日子處處墳山陡然打破了往日的寂靜,前來掃墓的的人從四面八方的城鄉趕來,形成壹片人潮如湧的景象。

冥錢:是漢族民間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之壹,又稱紙錢、冥紙、冥鈔、冥幣、金紙、銀紙、陰司紙等等。壹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漢族民間壹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燭紙:泛稱香燭紙錢之類用於掃墓的用品。紙,即冥紙,是漢族民間拜祭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壹。燭,指祭祀時點燃的蠟燭。祭先陵:祭,指祭祀,拜祭。先陵,指先輩的陵墓、墳墓。祭先陵也簡稱為掃墓。

擴展資料

清明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著重要的關系。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的記載。後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後在築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托。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是壹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地區的掃墓活動長達壹個月。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壹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壹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