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皮囊底下,包裹著的,也許是早已惡臭的爛肉,醜陋的外貌之下,遮不住的,是善良的人心;神聖的教士卻手握屠刀,卑微的乞丐恰秉持良善。這是壹種極度諷刺的對照關系,這也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筆下的鋒刃。
維克多.雨果,四法國浪漫派的領袖,他在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和文藝理論上都有重大建樹,是法國文學中最負盛名的作家之壹1 。與其說他熱愛寫作,不如說他熱衷於用筆作武器來為社會上遭受欺淩,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人們進行反擊,熱衷於抨擊那些所謂人的不人道的行為,為這個社會謀求壹份正義與公平,就像革命時期的魯迅先生壹樣,善於運用筆這桿武器來喚醒麻木的人群,來揭露冷血的人性,來諷刺人們的無知。
對照的手法是他常用的寫作手法,他是運用對照手法的大師。善與惡、美與醜的對照體現在他作品的方方面面,既體現在情節上,也體現在人物身上;既體現在人物與人物之間,也體現在人物自身之中。
在他的筆下,我們不難發現,他善於塑造下層人物的形象來與上層階級人物形象進行對照。壹方面,他的小說主人公幾乎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樸實善良,酷愛正義,有的雖然改變了社會地位,但是卻保持著優異品質。而另壹方面,他的小說中總是那些內心醜惡,自以為是的上層貴族。例如:《巴黎聖母院》中有著外表醜陋無比但心地卻純潔善良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也有與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2;《笑面人》中有著同樣是外貌醜陋卻內心善良的溫格普蘭,卻也有著壹群著裝亮麗,外表明艷但內心是卻是醜陋不堪的上層貴族。雨果正是利用這壹種極致的對照來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進行對人性的揭露的。
他認為:“醜就存在於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滑稽怪誕在崇高的背面,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伴”3。因此,對照原則始終貫穿著雨果的文學作品。
NOTES:
1.當事物在嚴密的包裝之下,妳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真相是會讓妳動心,還是讓妳惡心。就如人們在賭石的時候,未切開前,妳永遠無法預料到毛坯石中蘊藏的寶石,還是石頭,只有在它被切開之後,方能得知真面目!
2.這個世界,不是憑著妳那所謂的高貴的出身,或是身處上層社會,正義就會偏向於妳!
3.也許,維克多.雨果,這位偉大的作家不應該被歸為法國人,當然,更不可能是英國人、德國人……而應該被歸為全民族人,因為,他始終代表著同為人類卻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壹群人的利益。
4.雨果:醜就存在於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滑稽怪誕在崇高的背面,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伴。
1.維克多雨果著,管震湖譯:《巴黎聖母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雨果文集總序第1頁第1行。
2.維克多雨果著,管震湖譯:《巴黎聖母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雨果文集總序第12頁第2行。
3.維克多雨果著,管震湖譯:《巴黎聖母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雨果文集總序第2頁第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