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bai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壹個事物來作比喻。
3、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征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
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擴展資料
從文學發源的整個過程來說,興是早期詩歌的特征;從詩歌作者的層次來說,它是民歌的特征;如從創作方式來說,它是口頭文學的特征。
采用興的手法的作品多在《國風》之中。漢代以後,雖《詩經》被視為經典,比興之法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但如同《詩經·國風》壹樣單純起韻的興詞並不見於文人的創作;而從引發情感的事物寫起的興,同比和賦的手法很接近。
前人用賦、比、興來概括《詩經》的表現手法,十分精到。但對《詩經》“賦”這種表現手法註意得不夠,在興和賦、比的關系上也壹直未能劃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