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拼音:áo áo。
“嗷”,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áo,最早見於《說文》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嗷”的基本含義為象聲詞,愁嘆聲,嘈雜聲,如嗷嗷、嗷嗷待哺。
引證:
1、去冬適自南歸,壹家貧寄京師,薪水不給,老幼數口,嗷嗷待哺。宋?·?穆修?·?《上監判郎中書》
2、冊壹日不造齊,則振壹日不能發。是使果真極貧之戶,嗷嗷待哺,果腹無從。清?·?譚嗣同?·?《黎少谷〈瀏陽土產表〉敘》
3、我是五口之家的家長,壹早起來,五張嘴,嗷嗷待哺,家裏有點值錢的物事都送進了當鋪。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三部三十
例句:
1、下班後她急著趕回家去,家裏還有壹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等著她餵奶呢。
2、第壹次看到小鳥嗷嗷待哺的樣子,同學們都感到非常新奇。
嗷嗷待哺:嗷嗷:擬聲詞,模擬哀鳴聲;哺:餵食。哀鳴著等待餵食。多形容嬰孩饑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也形容窮人急需救濟。
嗷嗷待哺近義詞:饑寒交迫、啼饑號寒、涸轍之鮒、嗷嗷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