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詩,古代漢族詩歌題材之壹,壹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中國人講究含蓄的感情,情不外露,夫妻感情更是如此。當詩人們飽含感情,寫下深情懷念妻子的悼亡詩時,便引起了許多人的***鳴。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寫於蘇軾妻子王弗去世10周年之際,詞中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2.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納蘭性德 〔清代〕
辛苦最憐天上月,壹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這首詞作於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陽前三日,也是納蘭的妻子盧氏去世百日後。妻子盧氏去世後,作者生活便長期痛苦悲傷,他用月亮盈虧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長圓不缺。所以作者將天上的月亮,作為歌詠對象作詞壹首。
3.沈園二首·其壹
陸遊 〔宋代〕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二首》乃陸遊觸景生情之作,此時距沈園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繾綣之情絲毫未減,反而隨歲月之增而加深。
4.遣悲懷三首·其二
元稹 〔唐代〕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作於元稹的妻子韋叢去世後,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舍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
5.暮秋獨遊曲江
李商隱 〔唐代〕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妻子王氏於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秋病故。李商隱大中十壹年(857)秋暮獨遊曲江時
寫下這首詩,詩以荷葉的生與枯象征情感和人生的變化,訴說自己直到死亡才會消失的愛。結尾以景結束,以靜靜流逝的江水象征已經逝去的往事。
6.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賀鑄 〔宋代〕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是壹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後來妻子死在那裏,今重遊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沈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嶽《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7.西江月·梅花
蘇軾 〔宋代〕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麽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侍妾朝雲而作。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有對朝雲的壹往情深和無限思戀。
8.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納蘭性德 〔清代〕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壹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納蘭性德在愛妻亡故後,悲痛欲絕,便寫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詞。《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是其中比較典型的壹首詞,它大約寫於盧氏去世不久。詞中化用唐明皇聞鈴總念楊貴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發了這種恨好景不常、好夢易醒,無限思念、無比哀痛的感情。
9.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唐代〕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沈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壹種跌宕起伏的旋律。
10.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納蘭性德 〔清代〕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珍重別拈香壹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納蘭性德成婚3年後,妻子盧氏因難產而亡,年僅21歲。生離的無奈已令詞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別就更令其腸斷了,從此以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無論是亡妻的生辰、忌日,還是詞人身在家園塞上,始終沒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