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壹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張帆·《登鸛雀樓懷王之渙》(新韻)
公來吟白日,我去踏紅塵.
鸛雀飛千古,中條立百尋.
悠悠天際水,攘攘世間人.
隔代登臨後,焉能不憶君?
張帆·題鸛雀樓
日照黃河岸,雲蒸鸛雀樓.
千秋名士去,萬古壹詩留.
楊柳生春意,風煙帶客愁.
惶然寒夢覺,不似少年遊.
2.關於鸛雀樓的詩詞/z/q62362965.htm中國古代四大明樓及詩詞,放心都是古人的名篇
下面這個是原創的
七律·鸛雀樓
鸛雀天荒第壹樓,黃河千裏眼中收。
風吹江浪入雲窟,霜染煙帆送晚舟。
萬古高吟空韻客,今朝絕唱滿清秋。
如詩條水芳流去,別樣氤氳別樣州。
陽春鸛雀樓
樓上樓旁花疊花,
水邊柳下鸛戲鴉。
咻咻醉意歸時暮,
留日晚輝融碧霞。
盛夏鸛雀樓
天河壹瀉浪重重,
滾滾黃波九曲盈。
彎際樓媚千樹碧,
炎炎烈日火斑紅。
金秋鸛雀樓
樓崇過鸛白雲翔,
菊蕙招蜂驚蕊涼。
柔水半河金色瑞,
綠枝千樹果蔬香。
瑞冬鸛雀樓
堆銀砌玉瑞冬時,
色吐瓊瑩珠陣奇。
輝映樓臺華景靚,
飛飛雪落鸛鷹啼。
月夜鸛雀樓
明樓玉浪碎風柔,
碧樹楂花瘦月幽。
鷹鸛棲汀河沼秀,
庭前斐景幻龍虬。
麗日鸛雀樓
融融暖日透霓雲,
煦煦柔風和鸛飛。
崇閣新描新棟宇,
亭軒伴柳對遊人。
3.關於鸛雀樓的詩句1.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2.唐 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3.唐 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墻,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壹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4.唐 耿湋《登鸛雀樓》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
黃河行海內,華嶽鎮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
終身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5.唐 馬戴《鸛雀樓晴望》 堯女西樓望,人懷太古時。
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潭返照移。
行雲如可馭,萬裏赴行期。
4.關於鸛雀樓的古詩有哪些《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同崔邠登鸛雀樓》
唐?李益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登鸛雀樓》
唐·耿湋
鸛雀樓西百尺墻,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壹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鸛雀樓晴望》
唐·馬戴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黃河行海內,華嶽鎮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終身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登河中鸛雀樓》
唐·司馬紮
堯女西樓望,人懷太古時。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潭返照移。行雲如可馭,萬裏赴行期。
《題河中鸛雀樓》
唐?張喬
樓中見千裏,樓影入通津。煙樹遙分陜,山河曲向秦。
興亡留白日,今古***紅塵。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
《登鸛雀樓》
唐?吳融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
樹隔五陵秋色早,水連三晉夕陽多。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和趙相公登鸛雀樓》
唐?殷堯藩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
凍開河水奔渾急,雪洗條山錯落寒。
始為壹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
祖鞭掉折徒為爾,嬴得雲溪負釣竿。
《壹落索》
宋?晁元禮
危樓高架泬寥天,上相閑登立彩旃。
樹色到京三百裏,河流歸漢幾千年。
晴峰聳日當周道,秋谷垂花滿舜田。
雲路何人見高誌,最看西面赤闌前。
5.描寫鸛雀樓的古詩有哪些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唐·暢當《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唐?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墻,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壹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唐·耿湋《登鸛雀樓》
久客心常醉,高樓日漸低。
黃河行海內,華嶽鎮關西。
去遠千帆小,來遲獨鳥迷。
終身不得意,空覺負東溪。
唐·馬戴《鸛雀樓晴望》
堯女西樓望,人懷太古時。
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掛,龍潭返照移。
行雲如可馭,萬裏赴行期。
唐·司馬紮《登河中鸛雀樓》
樓中見千裏,樓影入通津。
煙樹遙分陜,山河曲向秦。
興亡留白日,今古***紅塵。
鸛雀飛何處?城隅草自春。
唐?張喬《題河中鸛雀樓》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
樹隔五陵秋色早,水連三晉夕陽多。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唐?吳融《登鸛雀樓》
鳥在林梢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
凍開河水奔渾急,雪洗條山錯落寒。
始為壹名拋故國,近因多難怕長安。
祖鞭掉折徒為爾,嬴得雲溪負釣竿。
唐?殷堯藩《和趙相公登鸛雀樓》
危樓高架泬寥天,上相閑登立彩旃。
樹色到京三百裏,河流歸漢幾千年。
晴峰聳日當周道,秋谷垂花滿舜田。
雲路何人見高誌,最看西面赤闌前。
宋?晁元禮《壹落索》
正向侯堂歡笑,忽驚傳新詔。
馬蹄準似樂郊行,又卻近、長安道。
鸛雀樓邊初到,未花殘鶯老;
崔徽歌舞有余風,應忘了,東平好。
宋?沈括《開元樂?三臺》
鸛鵲樓頭日暖,蓬萊殿裏花香。
草綠煙迷步輦,天高日近龍床。
樓上正臨宮外,人間不見仙家。
寒食輕煙薄霧,滿城明月梨花。
按舞驪山影裏,回鑾渭水光中。
玉笛壹天明月,翠華滿陌東風。
殿後春旗簇仗,樓前禦隊穿花。
壹片紅雲鬧處,外人遙認官家。
元?段克己《滿江紅登河中鸛雀樓》
古堞憑空,煙霏外、危樓高矗。
人道是、宇文遺址,至今相續。
夢斷繁華無覓處,朱甍碧甃空陳跡。
問長河、都不管興亡,東流急。
儂本是,乘槎客。因壹念,仙凡隔。
向人間俯仰,已成今昔。
條華橫陳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
對西風、舞袖障飛塵,滄溟窄。
6.關於登鸛雀樓的古詩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壹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裏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裏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壹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裏之勢。”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壹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該詩還幾次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7.關於鸛雀樓的詩詞對聯鸛雀樓的詩詞如下:
《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壹日即為長。
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登鸛雀樓》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鸛雀樓懷王之渙》張帆(新韻)
公來吟白日,我去踏紅塵。
鸛雀飛千古,中條立百尋。
悠悠天際水,攘攘世間人。
隔代登臨後,焉能不憶君?
鸛雀樓的對聯如下:
壹、鸛雀樓坐東面西,正對黃河,壹樓西門楹柱楹聯:
淩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黃河第壹樓。
二、壹樓西門楹聯:
五峰列嶂,九曲抱關,想它鸛雀棲身,定是沈迷此景;
三省聞雞,四圍眺勝,問爾黃河轉首,莫非留戀斯樓?
三、壹樓南門楹聯:
十萬裏樓臺再窮遠目,重看了依山白日,入海黃河,自成天地神遊,勝跡無邊開朗抱;
五千年風月壹寄高懷,更惹來酒膽詩腸,文心畫手,並作春秋暢想,豪情曠古起雄篇。
四、壹樓北門楹聯:
俯瞰黃河,脈流九曲,膏澤八荒,浪奔萬裏,濤疊百重,浩浩然,胸次頓開何倜儻;
仰瞻靈岫,峰險千尋,氣雄五老,嵐秀十洲,嶂奇三省,巍巍者,脊梁勁挺自崢嶸。
五、壹樓東門楹聯:
舊事已沈湮,惟存絕唱新聲,伴九曲黃河,同馳萬裏;
名樓重聳峙,正好抒懷縱目,引五洲俊彥,更上壹層。
六、壹樓廳柱楹聯:
襟星月而披風雨,控秦晉而淩覆載,華夏立雄威,且矯矯西行,我欲登樓追落日;
借詩文以傲古今,銘盛衰以鑒春秋,山川生壯慨,問滔滔東去,誰曾擊柱俯黃河?
七、四樓廳柱懸掛兩副楹聯,壹副是:
壹覽兼收三省景,再登可賞四時春。
另壹副是:正匝地雲迷,壹水黃分千裏綠;繞滿天詩夢,層樓高拱萬峰雄。
八、六層為頂層,楹聯較多,
西門楹聯:
大河奔海,斜日戀山,妙景宜從高處賞;千古奇觀,五言絕唱,名樓長借好詩傳。
六樓北門楹聯:
壹樓隆地表,看水接雲山,鐵牛已自犁滄海;千古擅名區,任風熏鹽海,白日依然偎遠山。
六樓東門楹聯:
唐宋重文章,自司馬光前,範水模山惟子厚;河樓留勝跡,問王之煥後,登高臨遠更何人?
六樓南門楹聯:
何必再題詩,有名句千秋,舉酒自應多感慨;已然皆放眼,看黃河萬裏,登樓猶可拓襟懷。
還有幾副,受字數限制省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