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詩人寫關於海的詩句

古代詩人寫關於海的詩句

1.古人描寫海的詩句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望月懷古——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2.古人描寫海的詩句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望月懷古——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3.關於海的詩句和名言

1.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4.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5.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6.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白居易《長恨歌》

7.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8.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 漢 · 漢樂府《長歌行》

9.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 魏晉 · 曹操《短歌行》

10.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 唐 · 李白《關山月》

11. 對於大海來說,陸地是可愛的,對於海岸來說,大海是可愛的。——拉科姆

12. 古老的大海是壹片灰白而憂郁的原野。——布賴恩特

13. 大海再寬廣也要連著陸地。——哥爾斯密

14. 大海能沖刷掉人類的汙垢。——歐裏庇得斯

15. 大海把被它們分割的地區又連接起來。——蒲松齡

4.關於海的詩句和名言有哪些

壹、詩句

1、《渡荊門送別》——作者李白 朝代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壹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壹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湧,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雲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裏送我行舟。

2、《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壹輪明月,此時妳我都在天涯***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妳,只望能夠與妳相見在夢鄉。

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作者陸遊 朝代宋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譯文

三萬裏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壹年又壹年。

4、《關山月》——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裏,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裏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5、《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譯文

青天上明月高懸起於何時?我現在停下酒杯且壹問之。

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升照臨宮闕,綠煙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

只能看見每晚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裏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哦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裏。

二、名言

1、對於大海來說,陸地是可愛的,對於海岸來說,大海是可愛的。——拉科姆

2、陸地上存在著大海所不知道的危險。——艾利斯

3、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壹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進的方向。——潘菽

4、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壹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

5、在那海水酣睡的宮殿裏,鋪滿了多少奇珍異寶。——愛·揚格

6、愛情是股純潔的泉水,它從長著水芹和花草,充滿砂礫的河床出發,在每次泛濫中改變性質和外形,或成小溪或成大河,最後奔流到汪洋大海中,在那裏,精神貧乏的人只看見它的單調,心靈高尚的人便沈溺於不斷的默想中。——巴爾紮克

5.有關描寫海的詩句

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渓.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2.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裏:《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誌和:《漁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16.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9.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憶江南》)

20.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6.關於海的詩句

1、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白浪壹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壹望無際。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2、清代納蘭性德《浪淘沙·望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

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

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譯文:站立在海邊,遠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夢幻壹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驚呼了。面對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道理,故任那淺薄無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又好像給月亮洗了澡。我要乘著木筏到海上去看個分明。

乘桴於海上垂釣,可曾釣得大鰲嗎?其實那釣竿也只是輕拂珊瑚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只有麻姑知曉,要想知道這巨變,只有問麻姑了。白浪滔天,壹片迷蒙中,哪得見蓬壺?

3、宋代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譯文: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誌,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被貶南荒雖然九死壹生吾不悔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4、宋代蘇軾《望海樓晚景 / 望湖樓晚景》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譯文: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贊。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海水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5、唐代王建《海人謠》

海人無家海裏住,采珠役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譯文:海人沒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們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擷珍珠,殺象取牙來繳納賦稅。險惡的波浪翻湧連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宮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滿的府庫。

7.描寫海的詩句

描寫海的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將進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東漢 曹操《觀滄海》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 蘇軾 《臨江仙》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唐 王之渙 《登鸛鵲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 描寫山的詩句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遊《後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

(壹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

8.關於海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海的詩句如下: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古》

4.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5.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7.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8.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韓愈《精衛填海》

9.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靈隱寺 》

10.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大月光團圓。——黃遵憲《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11.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2.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陳子瀾《恩波橋詩》

海基本字義:

1. 靠近大陸,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內,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2. 用於湖泊名稱:青海,中南海。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辭,稱對方大度包容),誇下海口。

4. 喻數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5. 漫無目標地:海罵,海找

6. 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

7. 特指中國上海:海派

8. 姓:海姓

9.地名:上海

9.描寫海的詩句

描寫大海的詩句 1。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 張九齡 2。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唐 錢起 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 李白 4。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唐 岑參 5。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唐 岑參 6。

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下面湧著清澈的碧流,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俄)萊蒙托夫《帆》 7。 啊大海——妳多麽慈祥,博愛—— (美)狄金森《藍海》 8。

水何淡淡,山島聳峙。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曹操《觀滄海》 。

10.描寫,贊美海的詩句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內容: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作品註釋 註釋: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曲》。

“ 夏門” 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 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註)。

《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壹篇, 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誌》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 行》。

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 “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

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樂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壹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 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壹帶的嚴重邊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 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 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 弟和烏桓。

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 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 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壹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 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壹有名的組詩。

詩中描寫河朔壹帶的風土景物,抒 發個人的雄心壯誌,反映了詩人躊躇滿誌、叱咤風雲的英雄氣概。 關於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 不符,不可置信。

我們用《三國誌》《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 當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自柳城還,……十壹有至易水”, 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

至於碣石山位於現今何處, 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沈入現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 是現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壹帶較高 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 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 像繪畫的粗線條。

“淡淡”,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 麽”,是嘆美之詞。“淡淡”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這水波“淡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平闊 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壹般輪廓,下面再層層 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 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 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淡淡”壹句的進壹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 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於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 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後,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 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 浩渺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雕衰感傷的情調。

這種新的境界, 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 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 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裏描寫 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壹派吞吐宇宙的宏偉 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

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鐘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 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 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 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霸氣”當然是譏評,但如果 將“霸氣”理解為統壹中國的雄心,那麽,這種藝術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就不必細說 了。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 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