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鮑照的詩歌介紹

鮑照的詩歌介紹

鮑照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大量些七言詩的文人。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詩歌。並以“文甚遒麗”的古樂府逐漸聞名於詩壇。他現存的詩約有二百多首,其中樂府詩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優秀詩篇大多數都是樂府詩。他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民歌的傳統精神,描寫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對受壓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鮑照的詩多為樂府詩。邊塞戰爭,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樂府詩內容中壹個重要的方面。在《代出自薊北門行》裏,他歌頌了邊塞將士們“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的英勇戰鬥的精神,也寫出了“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的邊塞戰場景色。《擬行路難》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詩抒發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當權、篡亂不已的黑暗時代有誌難伸,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如第4首;《代貧賤愁苦行》寫貧賤之士“黯顏就人惜”的屈辱沈痛,有些詩表現了他在門閥制度壓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強的性格,反映了他與黑暗現實的尖銳對立,如第6首《代放歌行》;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代白頭吟》寫“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毫發壹為瑕,丘山不可勝”的炎涼世態,都是當時下層寒士受壓抑的痛苦心情的反映。鮑照《蕪城賦》裏的廣陵除此之外,鮑照的《代東武吟》、《代苦熱行》、《代出自荊北門行》等還反映了軍旅生活的艱辛,抒發了他的報國壯誌。這類詩對唐代的邊塞詩頗有影響。鮑照的詩多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詩變句句押韻為隔句押韻,奠定了後世七言古詩的基本形式。 鮑照的文、賦也很有影響,其中《蕪城賦》是六朝抒情小賦的代表作之壹,最為傳誦。這篇賦的內容是借廣陵昔盛今衰的對比映襯,抒發了作者的懷古之情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算得上是壹篇傑作。《登大雷岸與妹書》也很有文學價值,融情入景,駢散相間,最為後世所稱道。明代張溥輯有《鮑參軍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另外還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鮑氏集》等。近人黃節有《鮑參軍詩註》。鮑照的詩歌明顯分成五言古體和樂府體二大類。五言古體大抵是紀述行旅及贈答酬唱之作,產生於某種特定的經歷。樂府體的情況與此不同。有些是按樂府題意寫作,有些是生活經歷中的感觸,無論哪壹種,都牽涉到有關人生和社會方面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鮑照詩歌的特出成就在樂府體,這些詩用辭警醒,色澤濃郁,節奏奔放,顯示出感情的沖動、激蕩與緊張,極少有松弛平緩之筆,造成前所未有的、富於刺激性的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