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僅是古代,即使是現代,獅子同樣是壹種極為重要的裝飾物,象征雄壯威猛的獅子甚至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然而,中國並非獅子的原產地,那麽作為外來物的獅子,為何卻會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獅子是從何時、從何地傳入我國的?
很顯然,獅子雖然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卻並非產自於中國,那麽它是從何時、由何地傳入中國的呢?
《後漢書?西域傳》有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此外唐朝高僧慧琳也曾說過?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由此可見,中國的獅子應該源自於西域(或者說從西域傳入中國),且在漢朝時期便已經開始傳入了中國,漢章帝劉桓時,安息國(今伊朗附近)派使臣送來了中原地區罕見的獅子和符拔(可能是羚羊)。
對於這種中原地區從未出現過的,威風凜凜、霸氣十足的猛獸,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帝王宰相,新奇的同時又懷有壹定的敬畏之心,從而使得獅子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迅速便被擡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便稱?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
而獅子之所以最終能夠走進千家萬戶,成為辟邪鎮宅的瑞獸,例如以獅子為原型的神獸?狻猊?,則與佛教在我國的開花結果密不可分。
隨著佛教的傳播獅子地位開始迅速升高
《燈下錄》中有載?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壹手指天,壹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由此可見,獅子在佛教中的地位極高,乃是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隨著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廣泛傳播,獅子的地位也隨之迅速升高。
佛教雖然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傳入中國,但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開始大肆傳播,並在唐朝時期達到頂峰。因此,在唐朝時期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之前開始出現石獅的蹤跡,不過此時的獅子仍然僅限於陵墓墳宅,只是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擺放在壹起,從而凸顯出帝王與貴胄的威嚴氣息。
不過,此時的獅子還並不具備鎮宅的作用,因而並未真正走入民間,走進千家萬戶,而且造型也與後來的石獅有著顯著區別,最典型的區別便是此時的獅子雕像下面並沒有高大的石頭基座。
從唐朝坊市開始逐步走向千家萬戶
石獅子第壹次走入民間,正是出現在唐朝的坊市當中。根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考證:唐朝京城居民多居住於?坊?中(類似於現代的小區),其坊門多為牌樓形式,上面寫著坊的名字。而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放置著壹對夾柱石,用來固定坊柱。
後來,便有工匠開始在夾柱石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到宋元時期,?坊市?開始退出歷史舞臺,而壹些有錢人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將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而原來固定坊柱用的雕刻有獅子等瑞獸的夾柱石,也被原樣照搬了過來,於是石獅子開始出現在大門前。
記錄有元代地方風俗的《析津誌輯佚?風俗》中便有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這是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最早、記載最為詳細確鑿的記錄。
由此大致可以判斷,看門石獅從宮廷走上民間,最晚不超過元朝。而石獅下面的方形石頭基座,則顯然是由原來坊柱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證據。也正是從這壹時期開始,石獅逐漸成為了鎮宅辟邪的重要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