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誌南《絕句》 2)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北宋?寇準《江南春》 3) 滿階芳草綠,壹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4)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
——宋?韓元吉《好事近》 5) 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唐?李賀《惱公》 6)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7)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北宋?歐陽修《田家》 8) 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唐?李商隱《日日》 9) 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唐?韓偓《寒食夜》 10)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11)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唐?溫庭筠《菩薩蠻》 12)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誌南《絕句》 13)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墻外杏花香。——宋?曹組《小重山》 14)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15) 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北宋?晏幾道《臨江仙》 16) 壹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17) 活色生香第壹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唐?薛能《杏花》 18)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
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園》 19)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
——唐?鄭谷《杏花》 20) 東廂月,壹天風露,杏花如雪。——南宋?範成大《憶秦娥》 21)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南宋?陳與義《臨江仙》 22)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臨江仙?梅》 23) 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北宋?寇準《柳》 24)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25)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26)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27) 桃花爛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為。
——宋?陸遊《劍南詩稿?山園雜詠五首》 28) 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淡紅褪白:淡紅的花色褪成了淺白色。——宋?蘇軾《蝶戀花》 29)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唐?溫庭筠《楊柳枝》 30) 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唐?李賀《馮小憐》 31) 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霧落五更鐘。
——明?陳子龍《山花子》 32)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宋晏殊《臨江仙》。
2.描寫江南春雨杏花的詩句有什麽1)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誌南《絕句》2)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北宋?寇準《江南春》3) 滿階芳草綠,壹片杏花香。——宋?劉彤《臨江仙》 七言絕句 絕句(宋·釋誌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江南春·波渺渺 宋代: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註釋 ⑴江南春:詞牌名。⑵柳依依:化用《詩經·小雅·采薇》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⑶芳草遠:化用《楚辭·招隱士》句:“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⑷蘋滿汀洲:代指春末夏初的時令。
蘋:壹種水生植物,也叫四葉菜、田字草。汀州:水中的小塊陸地。
臨江仙 朝代:宋 作者:劉彤 體裁:詞 千裏長安名利客,輕離輕散尋常。難禁三月好風光。
滿階芳草綠,壹片杏花香。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恨無千日酒,空斷九回腸。
參考資料 中國網:。
3.杏花春雨江南全詩《風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裏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禦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擴展資料:
壹、全詩註解
1.註釋
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詩藏,官至奎章閣學士。
清酣:清新酣暢的意思。
華髪不勝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晚直:晚上當班。直:通“值”。金鑾殿:皇帝寶殿。
驂(can):同駕壹車的三匹馬。這裏泛指馬。
傳宮燭:傳喚掌燭火的宮人.送學士歸院。
泮:溶解。《詩經·邶風》:“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挼:揉搓。
銀字泥緘:指書信。
2.譯文
在彩繪的廳堂裏,姬妾清閑、暢意,獨有自己自發紛紛脫落,連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鑾殿值宿,春風輕柔,萬花齊放,惹人停住車馬流連。在柔軟的春風裏,無數次在金鑾殿前值夜,為皇帝起草好詔書後,換上輕羅朝衫,宮人執燈(將我)送回歸學士院。
皇城的禦溝裏的邊沿還有殘冰存在,但殘冰的邊沿卻是藍汪汪的水在晃動,燕子呢喃迎春。簾幕重重,春寒還沒消退,還有誰、敢給妳寄信慰問呢?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
二、作者簡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並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範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參考資料: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銘
①看過徐悲鴻先生的自題聯“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別深刻,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壹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蕭瑟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刮動鬣鬃壹般的頭發,心頭的豪情也隨之獵獵作響.突然馬壹聲長嘶,壹個陽剛的形象鐫刻在後人矚望的視野.
②畫家吳冠中先生把這壹句改為“駿馬秋風冀北”,意境相似,後壹句則完整保留.畫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為題,畫了壹幅水墨畫.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鄉,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感情的寄托.臺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就這樣寫道:“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裏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壹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③江南是壹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壹種藏在心靈角落的柔情,是長期纏繞在思念之中的情結.我很有興趣地查閱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處,它最早出現在元代詩人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畫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寫詞相送:“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詞翰兼美,壹時爭相傳刻,流傳遍海內.特別是結拍處“杏花春雨江南”,入畫入書或入印,還被人織成錦帕,為時所貴.由此可見,這句詞曾引發了無數人的***鳴.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寫杏花和江南雨的詩詞非常多.陳與義寫“客子光陰詩卷裏,杏花消息雨聲中”,曾經得到宋高宗的激賞.詩人客居他鄉,在詩歌的平仄中消磨時光,在淅瀝的雨聲中,杏花突然開放了,粉紅腮頰,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臉龐,那押了韻的思念被雨聲壹遍又壹遍地洗濯,詩人的心中布滿了水意,那場春雨來自心頭,仿佛就在他的眼眶裏下著.
⑤江南是美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又是憂傷的,“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或許是因美麗而憂傷,或是因憂傷而美麗?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們會遇上落魄的杜牧,沿著牧童手的指向,我們會在細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滿感傷的酒杯,與他隔著壹千多年碰響這水底的火焰.
5.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是哪首古詩“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徐悲鴻先生的自題聯。意思是——
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壹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蕭瑟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刮動鬣鬃壹般的頭發,心頭的豪情也隨之 獵獵作響。突然馬壹聲長嘶,壹個陽剛的形象鐫刻在後人矚望的視野。
杏花春雨江南“是壹種難以愈合的傷痛”,是因為“人生多苦難,生命的本質就是憂傷的 ”,在我們遠離故鄉,或者感覺光陰悄然遠逝時,杏花春雨江南就會引發我們的思鄉之情和感嘆時光流逝的傷感。
表達了作者對傳統的詩意的生活向往、懷戀之情,流露出對這種生活即將消逝的留戀、遺憾、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