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頂久延續萬裏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壹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壹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壹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裏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古詩出塞的意思
出塞(作者:王昌齡 ;年代:唐; 體裁:樂府 ;類別:邊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 *** 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裏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評析:
這是壹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壹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這是壹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壹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麽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壹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裏,有壹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壹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麽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壹望而知是壹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壹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妳看這開頭壹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裏很常見的詞語。?獨指?
橫吹曲辭》裏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裏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壹點之後,妳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裏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壹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壹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絡起來。這樣壹來,“萬裏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作者小傳:王昌齡字少伯,京兆人。登開元十五年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
出塞的詩句意思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秦代的月亮與漢代的邊關沒有什麽變化,戰爭自秦漢以來都沒有間斷,離家出征到萬裏之外的人還沒有回歸家鄉,只要有李廣飛將軍鎮守龍城,,就不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侵略.
古詩王昌齡的出塞這首詩的意思
1、《出塞》釋義
其壹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但是離家萬裏的士卒卻沒能回還。
如果有衛青、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壹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其二
將軍剛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剩下淒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裏震蕩回響,將軍刀匣裏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2、全詩
其壹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幹。
3、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壹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壹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望對妳有幫助。
《出塞》的詩句的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前壹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這首詩前兩句寫了什麽後兩句表現了什麽
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與對良將的思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