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作用是什麽?孔子雲:‘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意思就是詩可以感發意誌、觀風俗之盛衰、交朋友甚至可以表達對社會的批判。同時,不管在統治者和文人階層、還是普遍的概念中,詩還能有政治教化的功能(《尚書丨堯典》:詩言誌),不誇張的說,詩基本上可以定義為文學之祖了。
反觀於詞,翻看了其他回答,竟然有說“詞在宋達到了詩在唐的地位”,這簡直是無知。詞在誕生之初,僅僅只只是供伶人在宴會上冶歌陶情之用,在文人眼中地位極低,宰相和凝被稱為‘曲子相公’而自燒詞稿;更有甚至只是在上廁所的時候才讀詞……就算蘇軾開詞之格局以後,詞能表現的內容突破了艷科,但社會地位依舊比不上詩……還有其他回答諸如“站在唐詩肩膀上”“自由度更大”“發揮更廣”……就更扯淡了,但凡對於詩詞略微有研究都不會這麽胡說八道。
其次,從文體來看,詩至唐朝,涵養千年,諸體皆備。近體如律絕,古體如四五七言、樂府、歌行等等,其格局之廣,格調之高,臻至頂峰。其題材也是田園,塞外,諷喻,綺情無所不容。詞則僅從艷情濫觴,直至蘇辛才略開格局,而詞在宋代有壹個非常大的局限性,那就是音樂性,要滿足其音樂性,就必然會比詩歌有更大的限制。因此,二者之間的文化沈澱都天差地別,初生之宋詞,如何比得上盛極之唐詩?
再次,從作者成就上來說就更不可能了,雖然我是填詞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詩人有超壹流的詩人,詞人卻沒有超壹流的詞人。周邦彥號稱“詞中老杜”,自然是比不上杜甫的;蘇辛以詞並稱,然則蘇東坡在詞的成就上都不如他在詩的成就高,更別說比及李白了。
總而言之,唐詩宋詞,雖然並稱各代之文學,但宋詞的成就遠遠達不到唐詩的成就,如果非要說什麽時候詩詞高度可以並稱,那只能是在‘詩詞中興’的清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