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白派,其實就是“坦白派”,坦然暴露內心深處隱藏的壹切,即使是自私骯臟醜惡卑鄙的東西也暴露無遺,把內心最不可啟齒的那壹面啟齒訴說。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自白派 提出時間 :1958年 提出人 :羅伯特·洛威爾 出處 :《生活研究》 歷史,成員介紹, 歷史 1958年,美國詩人羅伯特·洛威爾的詩文集《生活研究》出版,在詩壇掀起壹股“自白熱”,成為“自白派“的創始人。另壹位詩人約翰·貝裏曼1953年發表的詩歌中已有自白詩的傾向,此後花用10幾年工夫創作的《夢歌》,成為自白詩的名篇。西爾維婭·普拉斯、安·塞克斯頓更是人人皆知的自白派詩人。 當時的美國社會處於動蕩不安的時期,傳統的學院派詩歌對人們的創造束縛很大。很多詩人因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創作環境,處於壹種心靈、情緒無處發泄的狀態。 於是各種詩歌流派如當年的嬉皮士壹樣,迅速出現並成長。洛威爾經過痛苦的反思,將現實、文化中所體現的種種矛盾,融入內心,“坦白地傾訴個性的喪失”。 洛威爾和伯裏曼兩個互為競爭的自白派高人,使自白派成為千山群峰中的壹個較高的山峰。洛威爾在波士頓大學開辦的詩歌研討班對自白派的推進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而著名的女詩人塞克斯頓和普拉斯的出現就如在自白派的峰頭又插上了壹面靚麗的旗幟,宣告著此派創作的最高表現。 成員介紹 羅伯特·洛威爾 (Robert Lowell)(1917-1977) 第壹本書《威利爵爺的城堡》獲47年的普利茲獎,其後的《生活研究》(1959)獲全美圖書獎,另著有《大洋附近》(1967),《筆記本》(1969),《歷史》(1973)及《海豚》(1973)等。為自白派之開創者。 約翰·貝裏曼 (John Berryman)(1914–1972年) 主要作品有詩—《向布雷茲特裏特夫人致意》(Homage to Mistress Bradstreet)(1956年)、《貝裏曼十四行詩集》(Berryman's Sons)(1967年)、《錯覺等》(Delusions, Etc)(1972年);傳記—《史蒂芬·克萊恩傳》(Stephen Crane)(1950年)。《我們夢想榮耀》(We Dream of Honour)(1987年)收錄了他寫給母親的信件。為自白派早期主要詩人。 西爾維婭·普拉斯 (Sylvia Plath,1932—1963) 自白派代表人物,是繼艾米莉·狄金森和伊莉莎白·畢肖普之後最重要的美國女詩人。1963年她最後壹次自殺成功時,年僅31歲。 安·塞克斯頓 (Anne Sexton)(1928-1974) 自白派後期代表詩人,她以詩歌的形式道出了自己生活中最熟悉、最痛苦的細節。其詩風直率、強勁。塞克斯頓於1928年11月9日生於麻薩諸塞州的牛頓城,取名安妮·格雷·哈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