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熱愛詩歌的散文

熱愛詩歌的散文

熱愛詩歌,創作詩歌,把詩歌作為壹生的理想去追求,這是我的愛好。因為熱愛,所以思考。從創作中走出來思考創作,思考詩歌作為文化載體的生命力,即詩歌對社會的影響度和***鳴度。詩歌作為壹種文學表現形式,必須要大眾化,必須要使大眾喜聞樂見,為大眾所接受、參與,為大眾所傳唱。因此,詩歌,特別是新詩的發展,是詩歌創作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也是詩詞界的文風問題,關系到詩歌的生死存亡。

 把詩歌作為藝術,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詩歌更應該作為文化。現在詩歌的發展,給我的感覺是詩歌的邊緣化趨勢,這就是為什麽讀詩的人比寫詩的人少。詩歌成為少數人的遊戲,而讓大眾難以參與和不願參與,除了當下人們追逐眼前利益,追逐物質享受,思想浮躁以外,主要是詩歌的發展走向了死胡同,詩歌只在圈內經營,自我欣賞,這不是詩歌的專業化,而是商業化。

 在詩歌的內容上,詩歌成了少數人的休閑,圈內人的風雅。詩歌缺乏了社會責任,缺乏對社會的影響力,脫離大眾,成為社會不必要的輿論工具。

 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有兩種傾向。壹是讓大眾讀不懂,讀後不知其意,壹句也不能記住,雲裏霧裏,壹點意思也沒有。壹是讓大眾都能讀懂,但讀後也是壹句都難記住,只有壹些讀了小說壹樣的感覺,模糊地記住了壹些情節。前者朦朦朧朧,潛意識流,需要再翻譯,但又不同於中國的古體詩;後者又太白話,讓詩歌文體缺乏自立生存的必要,而被白話故事同化。

 詩歌的.困惑放棄了作為文化發展的社會土壤,成為空中樓閣;放棄了詩歌對大眾的教育力、引導力和提升大眾藝術素養的作用力;放棄了詩歌的社會責任,成為少數人的娛樂工具。

 詩歌的形式詩歌在形式上必須打破詩歌的程式化,即“八股文”化。“八股文”在文體誕生的初期,應不失為壹種好的文體,也創作了不少好的文章,只是後來人們唯此文體是尊,任何文章都歸於這種寫作模式,就很難寫出好的文章。特別是這種模式對人們思想的桎梏,學、練、寫、試都要遵從這種思維,不可越雷池壹步。其根源主要產生在封建統治的權威,但學術上也有權威,這就是士人的悲哀。作為詩歌創作的權威機構、權威刊物、權威人士,也必須提倡百花齊放,希望更多好的新的詩歌形式誕生出來,開辟出詩歌發展更廣闊的前景。這就需要詩歌權威部門和人士的樸實而又開放式的導向,把詩歌播撒在更深的土壤中。

 詩歌的架構作為詩歌基本的要素應具備三個方面,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詩的美感。詩的意境,即詩的內容、責任。詩的情感,即詩的感染力、影響力,表達的願望,社會的認知度、***鳴度、震撼力。詩的美感,即詩的表達形式、詩的語言、詩的結構。

 詩在內容上要講求美感,即詩歌的純粹性。反應的內容必須是大眾關心和向往的,有壹定的精神境界,高雅脫俗,怡神養性,決非低級趣味。詩歌整體的美感體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的統壹,思想內容表現在情理交融,決非政治說教和憑空感嘆,並通過有效的藝術形式,使之形神結合,從而達到生動現實,情真意實,情景相融,美感綜合。

 詩的責任美要美及社會,反應社情,歌頌真善美,鞭笞黑暗和醜惡,揭示虛偽,展示人間真諦,啟發人間真情,引導社會和諧發展。這也是詩歌的思想內容,使詩歌意境美的要求。

 詩的情感美,就是詩歌要純真、善意、自然地表達和抒發感情,既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矯飾做作,虛情假意,又要發別人想發而未發之情,產生***鳴,給人以飽滿的激情和精神鼓勵。詩歌的情感美美在抒情,就是運用以實寫虛,以虛寫實,對主觀和客觀事物的洗練與升華,把形象寓意與情感內涵有機地結合,讓情感傾瀉在字裏行間,使詩歌充滿情感的力量。

 詩的語言美,即詩歌必須有詩情的語言。通過情感的語言使人們的思想、哲理、靈魂躍然紙上,這是不同於其它文體表達形式的語言,即便於傳唱的語言。詩歌要講語言藝術,不是直白地鋪陳和敘述。在語言的節奏上講求韻律,起伏跌宕,具有音樂的美感;在字詞的運用上要洗練,講究技巧,具有雋永之美感;在表達上使用恰當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體現出形象的美感。

 詩的結構美,就是詩歌具有獨自的表現形式,並且易於閱讀、易於傳唱、易於記憶。但詩歌結構的美感主要體現在其章法上,如何使其內容與形式結合得更完美。這就要求在內容上做好構思,選擇好素材和合適的體裁,確立題意,運用有效的寫作手法。在形式上采取不同的藝術風格,使構思的內容更好地表現出來。

 走出困惑關心詩歌的發展是詩人的責任,更是詩界的神聖使命。倡導新的詩風,創作更多更新的詩歌體裁,使詩歌真正走進社會,走進大眾生活,是詩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詩人的唯壹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