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覺上描寫了雪下得大、積得深,雪大的都可以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心情的孤寂。
原文: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出自:唐白居易《夜雪》
譯文: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擡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這才知道夜間下了壹場大雪,雪下得那麽大,不時聽到院落裏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
擴展資料:
這首五絕作於公元816年(元和十壹年)。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贊美。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麽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壹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沈沈夜色裏,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壹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壹場夜雪來。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
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沈沈夜色裏,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壹特殊情況出發。
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壹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全詩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壹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百度百科-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