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哪些古詩名句中的某壹個字是經過詩人反復推敲出來

哪些古詩名句中的某壹個字是經過詩人反復推敲出來

說起詩句煉字,在唐代詩人那裏,特別是晚唐的“苦吟”派那裏,表現得很突出了.如賈島:“兩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孟郊:“夜學曉未休,苦吟鬼神愁.”李賀:“巨鼻宜山褐,龐眉入苦吟.”朱慶余:“嶄來戎馬地,不敢苦吟詩.”“十夜郡齋宿,苦吟身未閑.”這些“吟”、“苦吟”都含有對詩的形式,特別是文字聲律的“推敲”的意思.

1、“壹字師”的典故,源於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於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他們記載的都是同壹個故事:

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壹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壹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後認為把“數枝”改為“壹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後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壹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於是“人以鄭谷為壹字師”.

2、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卷八)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那麽,這個“綠”字究竟好在哪呢?原來這個“綠”字是壹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從修辭上講這是壹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風壹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後江南水鄉的變化,壹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3、毛主席寫的《長征》詩中,曾經因為兩個浪字犯詩家之忌.1952年元旦,原東北大學歷史系教師羅元貞看到毛澤東的《長征》詩中,出現了兩個“浪”字——“五嶺逶迤騰細浪”,“金沙水浪雲崖暖”,認為這是歷來詩家所忌諱的.於是,他便借向毛澤東寫賀年信的機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建議將“金沙水浪”改為“金沙水拍”.毛澤東對此意見欣然接受,並回信表示感謝,還稱羅元貞是他的“壹字之師”.

4、1957年,毛澤東邀請詩人臧克家談詩.臧克家提到毛澤東的詞《念奴矯·雪》,問道:“‘原馳臘象’的‘臘’怎麽講?”毛澤東和藹地反問道:“妳看應該怎樣講?”臧克家說:“如果作蠟燭的‘蠟’,比較好講,而且‘原馳蠟象’也與上句的‘山舞銀蛇’正好對應.而原來作臘月的‘臘’就有點費解!”毛澤東點點頭說,“好,妳就替我改過來.”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