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詩人群的名詞解釋介紹如下:
西南聯大詩人群是指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學界壹支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為中心的詩歌創作團體。
西南聯大詩人群尊崇裏爾克,奧登和艾略特等西方現代派詩人的創作,從他們那裏汲取新的營養,並且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表現出來。
1、西南聯大詩歌作為中國四十年代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已經有了相當的研究。從詩人群體的命名與界定開始,以闡釋、解讀代表詩作為重點的內部研究壹直伴隨其發展,西南聯大詩歌的詩意和詩藝特征在不斷被探討。
2、詩人群體的命名問題在現有的研究中,有關西南聯大詩歌的討論往往圍繞著所謂“西南聯大詩人群”這壹詩人群體而展開。事實上,這壹群體所應包含的具體人物、他們的詩歌創作是否具有流派性質、群體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乃至該詩群的命名都還存在許多爭議。
3、隨著《九葉集》的出版,“九葉詩派”逐漸成為研究熱首早點,其中的重要成員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擁有***同的教育背景,他們都曾是西南聯大學生這壹歷史事實因而得到了關註。
4、不可忽視的是,他們許多重要的代表作品都創作於西南聯大時期,因此有不少研究者將西南聯大的詩歌實踐作為“九葉詩派”的壹個階段,並未將其作為壹個獨立的詩群來看待。
5、比較典型的研究如余崢的《社會綜合的立體探照——九葉詩派與三十年代英國“粉紅色”詩群》,該文主要分析了九葉詩人如何接近和轉化奧登派詩藝,作者認為燕蔔蓀的到來是壹種歷史的機遇,卞之琳的譯介和授課提供了某種示範。
6、在分析具體詩歌實踐的時候,作者不僅歷時性地將“九葉詩派”分為“西南聯大時期”和“《中國新詩》時期”,還群落性地分為“聯大詩人群”和“上海詩人群”,這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同時劃分可能會遮蔽更為復雜的歷史細節,如果說“西南聯大時期”和“聯大詩人群”尚且可以對等,那麽“《中國新詩》時期”則不僅包括“上海詩人群”,也涵蓋了離開校園之後的部分“聯大詩人群”。
西南聯大詩人群
1、40年代,人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尖銳、復雜的歷史沖突:民主和專制、光榮和恥辱、個人和時代,在經歷了幾年的中斷和停滯之後,新詩再次加入到了世界詩歌的潮流之中,敏銳地感應著時代的變動和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求和者野雀矛盾,在歷史的漩渦之中準備著新詩發展中的又壹次高潮。
2、 當時,在兩大詩歌中心之壹的昆明西南聯大,出現了新詩歷程中的壹個少見的奇觀:當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在遍地硝煙之中,在因為物質的匱乏而出現的經商熱潮之中,竟然出現了脊螞相對寧靜的校園裏對精神的堅守,培育出了壹批戰亂中的校園詩人,並對以後的新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