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屈原的名和字有1、化名說 ?2、隱名說 ?3、置謎說 ?4、隱喻說 ?5、小名說 ?6、筆名說 ?7、寓言說***七種說法,至今異說紛紜,尚無定論。
1、化名說。郭沫若認為《離騷》中的“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是壹個疑問。他在《屈原研究》中說:“要說是屈原自述其名號,何以他不說名平字原呢?舊時的人有以為這是屈原的小名和小字的,我看這種解說也未免吃力,在我的意思,以為正則和靈均是屈原的化名。”並說:“文學作品慣用化名是古今中外的通例。屈原在我們中國要算是最先發明了這個例子。”
2、隱名說。清王夫之在《楚辭通論》中認為:“平者,正之則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隱其名而取其義,以屬辭賦體然也。”這裏所說的隱名取義,是指隱屈平、屈原的名字於正則、靈均的含義之中。姜亮夫說:“平即天秤本字,即準則之意。靈,美好也。均,等於‘? ’,原田之類者也。……正則也即是平,靈均也即是原。”清王邦采在《離騷匯訂》中,對屈原為什麽隱其名與字解釋說:“嗟夫,文字之禍自古而然哉!……‘正則’隱其名矣,‘靈均’隱其字矣,夫非憂讒畏譏之意乎?”意思是說屈原不直說真實名字,是為了隱名避禍。
3、置謎說。遊國恩在《屈原》中認為,屈原的“正則”、“靈均”是“置覆設謎,來教人射猜。因為《離騷》多用比興、隱喻的手法。這個地方如果直說‘名余曰平兮,字余曰原’,就不但嫌其直率,而且詞句也不調諧”。並舉例說,戰國時象莊子的作品,造作名號,而暗中別有寓意者極多,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正則”、“靈均”並非屈原的名字。
4、隱喻說。宋朱熹在《楚辭集註》中說:“高平曰原,故名平而字原也。正則、靈均各釋其義,以為美稱耳。”宋洪興祖在《楚辭補註》中說:“正則以釋名平之義,靈均以釋字原之義。”均認為“正則”、“靈均”隱喻“平”、“原”的意義。王逸《楚辭章句》解釋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則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過於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為平以法天,字我為原以法地。言己上能安君,下能養民也。”他的意思是說“正則”、“靈均”隱喻著某種意義,即平正是天的象征,原均是地的象征。毛慶《詩祖涅槃?屈原和他的詩》說:“‘正則’、‘靈均’是暗示‘平’和‘原’的隱語,並非屈原的真實名字。”
5、小名說。宋馬永卿《賴真子》說:“正則、靈均,則其小字、小名也。”馬永卿還舉例說司馬相如少時就有“犬子”的小名。清蔣驥在《山帶閣註楚辭》中也沿襲此說。遊國恩在《離騷纂義》中反駁這種說法,他說:“屬臆說,小名興於兩漢,盛於六朝,前此則未之聞,所謂無征不信者也。”褚斌傑在《楚辭要論》中說:“其實‘正則’、‘靈均’亦根本不象什麽小名,純屬揣測。”
6、筆名說。此說始於今人孫作雲。他在《天問研究》壹書的《前言》中說:“屈原姓屈。名平,字原,筆名正則、靈均。中國人有筆名,大概是從他開始的。”孫作雲自己也說為“大概是”,可見是壹種推測,或者說是設想,因此,此說不確。
7、寓言說。明代李陳玉在《楚辭箋註》中說:“不說出名字,以正則代名,以靈均代字,又是壹樣寓言。”此說與朱熹的“隱喻”說類同。
屈原
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壹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壹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創作緣由
屈原學識豐富,“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壹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綿纏悱惻的情緒。
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壹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還是作於屈原被流放時。《史記·屈原列傳》裏說,年輕得誌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裏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裏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壹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於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是個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壹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後所作,但這並不足信。因為《離騷》後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雲遊,“濟沅湘以南征兮”並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即《離騷》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創作出的壹首政治抒情詩;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太忠實於史實,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