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壺”沒有什麽典故。和“猜拳”、“行令”壹樣,是古代人們喝酒助興的壹種遊戲。
“投壺”是把箭向壺裏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在戰國時期已經盛行,唐朝進壹步發揚光大。
古代儒家教育學生有“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射”是壹種,不會射箭是很丟人的。因此,有學問的人在壹起飲宴,射箭、賦詩、對對子等,是離不了的遊戲。射箭遊戲後來演變為往酒壺中投箭,稱作“投壺”。如圖:
2.古代詩詞中投壺壹詞有何典故據《後漢書?祭遵傳 載,東漢征虜將軍祭遵好以儒家之 道擢取人才,為當時著名懦將。
平曰喜對酒設樂,且宴飲時“必雅歌投 壺”,以古時“投壺”遊戲助酒興,即便在征戰途中,仍不改宿習。後“投 壺”壹詞或用作對風度懦雅的將領的贊詠。
唐?杜甫《江陵節度陽城郡 王新樓成王清嚴侍禦判官賦七字句同作》:“杖鉞褰帷瞻具美,投壺散帙 有余清。”又據漢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載,相傳東王公常與壹玉女 作投壺遊戲,每不中壺則“天為之笑”。
《藝文類聚?天部?電汙《神 異經》為玉女投壺,天為之笑則電”。故後以“投壺”或指玉女投壺之 典,用以借指閃電等。
南朝?齊?庾信《奉和趙王喜雨》:“投壺欲起電, 倚柱稍驚雷”。唐?元稹《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投壺憐玉女,哦飯笑麻姑。”
3.有關投壺的成語投壺電笑 [tóu hú diàn xiào] 基本釋義後為閃電不雨之典。
出 處《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恒與壹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張華註:“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成語接龍笑青吟翠 翠竹黃花 花團錦簇 簇錦團花 花花公子 子曰詩雲雲窗霧檻 檻花籠鶴 鶴困雞群 群情鼎沸 沸天震地 地主之誼誼不容辭 辭尊居卑 卑諂足恭 恭而有禮 禮先壹飯 飯囊酒甕甕裏酰雞 雞犬桑麻 麻痹大意 意馬心猿 猿驚鶴怨 怨天怨地地動山摧 摧陷廓清 清心少欲 欲哭無淚 淚流滿面 面面相覩覩始知終 終天之恨 恨相見晚 晚節不保 保國安民 民困國貧貧病交攻 攻瑕指失 失精落彩 彩衣娛親 親當矢石 石火電光光怪陸離 離世絕俗 俗不可醫 醫時救弊 弊衣蔬食 食方於前前庭懸魚 魚遊沸鼎 鼎鼎大名 名重壹時 時乖運蹇 蹇人升天天涯海角 角立傑出 出生入死 死氣沈沈 沈吟未決 決壹雌雄雄深雅健 健步如飛 飛蛾投火 火山湯海 海立雲垂 垂手可得。
4.關於盧鉞的還有哪些古詩[宋] 盧鉞
1、和太傅平章魏公鹹淳庚午冬大雪遺安撫潛侍郎
天花六出瑞午林,公溥明通造化心。
農望豐年知兆朕,物涵生意總懷任。
兔圍奕奕誇圭璧,薇戍霏霏詠昔今。
驚重老枝長玉立,主張陽類杜群陰。
2、和太傅平章魏公鹹淳庚午冬大雪遺安撫潛侍郎
底用封書禱梵林,瑞霙先臘感由心。
豫知農畝宜禾稼,復喜邊儲足輦任。
民樂齊宮誇往昔,捷歌周戍屬斯今。
燮調妙造推元老,治象陽明無伏陰。
3、姑蘇臺覽古
姑蘇臺下百花洲,解語香魂此舊遊。
巧笑已傾吳子國,淺顰又涴範公舟。
湖山四顧無奇骨,五霸俱空等拙謀。
杯酒酹江應自誓,男兒西北有神州。
4、《投壺》
離騷課罷便投壺,長日身心得自娛。
多少論籌閑殿最,始終中節定工夫。
5、《吳興舟中》
笠澤高風寒凜凜,苕溪凝雪白皚皚。
扁舟我獨乘歸興,自是不因安道來。
5.投壺遊戲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投壺是古時士大夫階層在宴飲時所進 行的壹項遊戲。
春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 的禮儀之壹是請客人在席上射箭,因為當時射箭為六藝之壹,為士人必備的技能, 但也有壹些客人射藝不佳,於是就采用以箭投酒壺的方式來代替,逐漸成為壹種風 習,投壺代替了射箭而成為宴飲之間的壹種遊戲。秦漢之後,“雅歌投壺”幾乎是 士人們會宴之時的必有項目,並且產生了許多較為復雜的形式,遊戲的難度有所增 加,同時趣味性也變得更強。
宋代司馬光在專著《投壺新格》中詳細記載了遊戲的 各個方面,包括壺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計分方法等。然而在宋代之後,投壺漸 趨衰落,不復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