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是我國古典美學及文論的重要範疇和獨創的概念。在幾千年的文學發展中,它被廣泛運用於文學藝術領域,是中華抒情文學與理論高度發達的產物。意境在詩歌中地位尤為顯著和突出。
文學意境有獨到特征,情景交融的表現特征、虛實相生的結構特征和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征,集中體現了華夏民族的美學理想。“意境”之“境”最早出於《莊子?齊物論》中有關於“自由之境”的論述。在後來的文學發展中“境”的概念開始用於詩歌中,如劉勰的《文心雕龍》等。
最早出現“意境”整詞的是在王昌齡的《詩格》中,其文曰:“詩有三境,壹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繡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待其真矣。”王昌齡的此段話,從詩人創作詩歌的環境等角度,分析了意境創作的三個層次。
又如司馬光在《續詩話》中曾論曰:“古人為詩,貴於意言在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更是說明中國詩歌之意境的重要及其意義。綜觀歷代文學對意境及詩歌理論的評論和自身的實踐。
可以說,詩要言誌,但是不會抽象的抒情言誌,它總是借助壹定的物質性的東西,比如說,風、花、雪、月等通過特殊的方式來將其表達,形成壹幅言有盡而情無窮的畫面。正如陶淵明的《飲酒》中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的意境。 詩歌要創作意境,才有吸引力,沒有意境的詩就不能稱之為詩。詩總是要反映客觀景象同思想情感的抒發緊密結合,融合在壹起。“情景為二,而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
情景二者,令人無窮遐思從而形成所謂的“意境”,體現了詩歌的形象特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詩歌的意境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謂有我之境也;“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此謂無我之境也。的界定,文論界眾說紛紜,其中我比較贊成的是“意境是文學創作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壹致而形成的壹種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皆、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如深如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中國的詩歌早就有抒情的,這就是所謂的“詩言誌”,但是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也從來也沒有隔膜的,從詩歌的審美特征來說,這就是其中的—方面——情景交融。無論詩歌中是先抒情後寫景,還是先描寫景物後抒情,終歸為情景交融。
論到美學的特征,第壹 要說的應該是其表現特征:
情景交融,因為它是形成意境的基礎,中國古典和現代文學都很關註情和景的融合。正如王昌齡曾曰,“詩壹向言意,則不清及無味;壹向言景,亦無味,事須景與意相兼始好。”足見情景交融對詩歌的重要性。
情景交融又可以分為:景中藏情、情中藏景、情景並茂。 首先,“情於景中”如阮章竟的《漳河小曲》:漳河水,九十九道灣/ 層層樹,重重山/ 層層綠樹,重重霧/重中高山雲斷路/ 青蒼天,雲霞紅紅艷/ 艷艷紅天掉在河裏面/ 水染成紅花片 / 小曲過漳河沿。全寫景,似乎沒有個人的情感在裏面,但是就在這清新、活潑具有濃烈的歌謠風景中,卻流露著作者對漳河景色的壯美抒發出喜悅之情。其次,是“景藏情中”,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 /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獨愴然而涕下……此詩並無直接的寫景,但是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給我們描繪的空間:詩人獨自壹人登上幽州,視目無邊的天宇,沈思於歷史的長河中,表現出作者壯誌難酬,愴然淚下。“情景並茂”,如意大利詩人翁加蕾蒂的 〈〈黃昏〉〉:微風獨欄桿 / 支撐我的憂愁 / 黃昏裏。此詩雖然短短三句,卻集中了情景,黃昏、微風欄桿描繪景色,“支撐我的憂愁”壹語道破了情(憂愁)。
第二、虛實相生。虛實相生是意境結構方面的特征,是給讀者留下廣大的想象空間。以“如在眼前”和“見於言外”,構成如李戲魚在〈〈中國畫論●神韻〉〉中所言,“詩在有字句之處,詩之妙在無字句處。”⑿ 寫出詩的要點,虛實之處,因此詩人創作形象,所能引起讀者的想象虛實,由形象產生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結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飛鳥絕 / 萬徑人蹤滅 / 孤舟蓑笠翁 / 獨釣寒江上。⒀ 詩中情景交融則不必說了。詩人描繪出了壹幅,大雪飄飛,壹葉孤舟,壹老翁獨坐垂釣於風雪寒江上,四周萬籟具靜;然而卻隱藏著作者高潔的情操,孤獨的老人是詩人理想的化身。虛實相結合形成了絕妙之意境。
第三、韻味無窮 。此乃意境之審美特征,韻味為咀嚼不盡之意和效果。以王維的〈〈山居秋冥〉〉為例:空山新雨後 / 天氣晚來秋 / 明月松間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⒁ 此詩描繪靜靜、悠遠的意境和安寧的氛圍令人回味無窮總之意境是文學創作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壹致而形成的壹種藝術境界。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征,讓人發聯想,如深如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是中華民族審美藝術高度發達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