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詩》
作者:寒山
朝代:唐代
作品原文:
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
壹氣將歸家,籃裏何曾有?
譯文:我看見野蠻的漢族人,將我裝水的籃子搶走,壹氣之下回家休息,回想起來才發現籃子怎麽能裝水。
擴展資料:
人物評價
1、寒山的詩風和100年前的王梵誌壹脈相承,也是口語體的白話詩。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卻入山作了隱士。他與李白、杜甫同時代,放到星光燦爛的盛唐詩人堆裏,他的詩藝算不上高超,但淹沒不了個性的光輝。他生前寂寂無名,身後卻聲譽日隆,並綿延千年至今不斷——白居易、王安石都寫過訪擬他的詩集的詩篇,蘇軾、黃庭堅對他的詩有特殊的興趣,朱熹、陸遊關心過他的詩集的出版與校勘。他沒有正式進入哪所寺廟剃度,唐朝蘇州城外的壹座著名寺廟(寒山寺)卻以他的號命名。
2、他的詩歌的最早傳播者是道士,唐人的誌怪小說就把他編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卻被佛家公認為文殊菩薩再世。元代他的詩流傳到朝鮮和日本。明代他的詩篇收入《唐音統簽》的《全唐詩》中,被正統文化認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為“和合二聖”,居然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被封為祖師爺。這樣壹個傳奇人物,卻連真實姓名也沒有留下,只是以號行世——寒山子。
百度百科——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