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仙徐誌摩與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曠世情緣

詩仙徐誌摩與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曠世情緣

徐誌摩,中國現代詩壇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之壹,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極壹時的“新月派”主將,他的許多詩作至今仍為人們廣為喜歡、吟頌。徐誌摩的廣為人知,從莫方面來說,也和他與三個女人的傳奇婚戀愛情不無關系,可以說女人是他壹生文學成就的靈感源泉,也是他壹生悲劇的根源。

徐誌摩

1931年11月19日,徐誌摩他從上海飛往北京協和禮堂參加林徽因的建築藝術講座,飛機上除運載了40余磅郵件外,乘客僅徐誌摩壹人。半路上,在濟南附近撞上山頭墜毀,壹代詩聖不幸不幸罹難,時年36歲。當晚,細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詩人的早逝。

 徐誌摩的壹生有三個女人。他的原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張幼儀,他們的愛情短暫易逝,隨著徐誌摩留學外行,這段愛情便名存實亡了。後來在徐誌摩的愛情路上先後遇到靜女林徽因、倩女陸小曼,因為林徽因的冷靜和現實的壹面,便成全了徐誌摩和陸小曼這壹對才子佳人。

徐誌摩和張幼儀

徐誌摩和張幼儀

 張幼儀比誌摩小四歲,是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的妹妹,出身顯貴,也上過女子師範學堂讀書。只是其母親思想較保守,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想嫁戶好人家就不能讀書”,因此半途而廢了。幼儀在晚年曾經這樣說過“在他壹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裏面,說不定我最愛他”。而誌摩卻辜負了這個女人,因為他看不起這個女人,始終認為這段婚姻,是小腳與西服般的不配,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無法相處而破裂的。事實上,幼儀是天足,根本沒有裹過腳,在當時也算先進。

 他們是1915年結的婚,當時才16歲。剛結婚不久就有了壹個兒子,1922年在柏林離了婚,金嶽霖與吳經熊就是他們離婚的見證人。

 1921年幼儀到英國陪讀時,誌摩對她極為冷淡,當時徐誌摩正在熱烈地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張幼儀苦勸和阻撓,提出離婚。雖然身懷有孕,張幼儀還是慨然應允徐誌摩,結束了他們七年的婚姻。

徐誌摩和張幼儀

 徐誌摩不幸遇難後,作為前妻,張幼儀還無怨無悔地盡責,養育他們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顧著她的前公婆。徐誌摩在臺灣出版的全集,也是張幼儀親自指導整理編輯出來的。

 張幼儀從國外歸來,進入東吳大學教德語,還出任過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又在上海鬧市區靜安寺路開了壹家雲裳服裝公司,曾經在上海灘風靡壹時。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成為壹個受人尊崇的強人。

 解放前夕,張幼儀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醫蘇紀之向張幼儀求婚,她寫信到美國征求兒子徐積鍇意見。兒子回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張幼儀與第二任丈夫***同生活了28年後,蘇醫生去世,張幼儀赴美來到兒子家,度過她人生最後歲月,於1988年病逝於紐約。

徐誌摩和林徽因

  徐誌摩與林徽因

 林徽因比徐誌摩小七、八歲,徐誌摩是在壹次偶然的機會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上認識林徽因的。 林徽因當時十六歲, 在倫敦壹所女子中學讀書, 正是花壹般的年齡, 長得又像花壹般嬌艷, 文學修養又好。 她既有中國傳統閨秀的遺顏,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風度。 她與誌摩壹見鐘情, 雙雙墜入愛河。

 張幼儀的到來使這對熱戀中的男女清醒了過來。誌摩決定於幼儀離婚,而徽音卻隨父回國,留下誌摩壹個人。誌摩隨後也趕回中國找尋徽音。當誌摩最終找到徽音時,她已是誌摩老師梁啟超的兒媳婦。徽音在誌摩於梁思成之間猶豫了許久,最終選擇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別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實,是壹個可以依靠的伴侶。誌摩受到沈重的打擊,他在極度的痛苦中度過了壹段時間。

 在林與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誌摩之師、梁啟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誌摩還熱戀著林徽因,從柏林辦完離婚手續回到英國,不見了林徽因,壹定會找到國內。也是怕兩人舊情復熾,使梁家下不了臺,於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國留學,避開徐誌摩,想等他們把事情淡忘後再舉辦婚禮,其實這也是明智之舉。其間,誌摩還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壹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

 徽音是誌摩壹生中真正喜歡的女人,誌摩於徽音壹直保持聯系。誌摩死的那天,徽音還在機場等候誌摩。誌摩死後,徽音不忘舊情,提議設立誌摩文學獎,建立誌摩圖書館和誌摩紀念館來永遠紀念這為偉大的詩人。

 在徐誌摩分開人世的壹個半月後,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多少天思念他得很,然而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

 1955年4月1日,壹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盡,絕塵而去。時年51歲。她用她裹挾著自己壹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無數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涼地活在民國傳奇裏。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嶽霖淒然寫道:“壹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由梁思成設計的墓碑上刻著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語:“這裏長眠著林徽因,她是壹位建築師、詩人和母親。”

徐誌摩與陸小曼

  徐誌摩和陸小曼

 1925年,誌摩在北京認識了京城美女陸小曼。當時陸小曼恰是誌摩的壹位朋友王賡的妻子。這樁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辦的。而當時作為證婚人的梁啟超曾當著徐、陸兩人的面痛罵他們“不懂愛情”。陸小曼的“私奔”使她的前任丈夫王庚壹生未再娶,而她後來委身的徐誌摩也因為她的奢華無度而輕輕作別,“不帶走壹片雲彩”。

 小曼與王賡的性格格格不入,倆人沒有什麽感情。王賡因事務繁忙,經常沒有時間照顧小曼,所以他常叫誌摩陪小曼去玩。當時誌摩正處於失戀的痛苦中,急需要愛情的滋養。小曼的才華吸引了誌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這樣,這壹對苦命鴛鴦壹碰在壹起便擦出了感情。

 誌摩與小曼,壹個是有夫之婦,壹個是有婦之夫。他們的父母,朋友都極力反對倆人交往。倆人卻不顧壹切阻力尋求屬於他們的愛情。

 1925年,誌摩赴歐旅遊。他次趟歐遊本想拜訪著名文學家泰戈爾,卻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國。在上海時,在誌摩朋友的幫助下,王賡答應與小曼離婚,讓小曼重得自由。從此,小曼與誌摩的感情突飛猛進,倆人與1926年結婚。

陸小曼

 婚後在小曼的支持下,誌摩的詩歌產量劇增,先後出版了《誌摩的詩》,《翡冷翠的壹夜》和《猛虎集》等詩集。他倆經常在夜間***談文學。倆人過了壹段幸福的日子。

 陸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徐誌摩失事前為壹個階段,那時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誌摩失事後,她受到劇烈震動,人變得消極而沈寂;解放後為第三階段,她重新振作起來,獲得新生。

 1931年11月上旬,為得壹筆錢彌補陸小曼巨額開銷的虧空,徐誌摩答應做蔣百裏出售愚園裏住宅的中人,故於13日由北平返回上海家中。不料,夫婦倆壹見面就吵架。壹是因為徐誌摩力勸陸小曼北上,而對方執意不肯;二是因為陸小曼與翁瑞午之間傳言愈多,徐誌摩心裏非常不滿;三是陸小曼開支太大,徐誌摩已無法承受。據郁達夫文章中回憶:"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誌摩臉上擲去,誌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誌摩壹怒之下,負氣出走。

 飛機失事後,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親自跑到徐家給陸小曼報噩耗,陸小曼起初不相信,認為徐誌摩不可能繼續飛行,得到證實後,她壹下昏厥了。醒過來後,她嚎啕大哭,直到眼淚哭幹。

 徐誌摩失事後,陸小曼受的打擊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評也大。徐誌摩的壹些朋友不願再跟她來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際,誌摩去世後,她素服終身,從不看見她去遊宴場所壹次,每日供著誌摩的遺像,給他上鮮花。

 她戒掉鴉片,開始寫文章,翻譯外國名著。

 1965年的4月3日,陸小曼帶著幽怨長眠了。她沒有留下什麽遺囑,她最後壹個心願就希望與誌摩合葬,而這壹心願也未能辦到。據說徐誌摩的家屬,他與前妻張幼儀生的兒子徐積鍇不同意。

徐誌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壹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壹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壹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壹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