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絕無僅有的天才人物:詩有蘇黃之美譽,詞成豪放開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書冠蘇黃米蔡宋四家。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蘇軾行書集字書法,希望妳們喜歡。
蘇軾行書集字書法欣賞蘇軾行書集字書法1
蘇軾行書集字書法2
蘇軾行書集字書法3
蘇軾行書集字書法4
蘇軾行書集字書法5
蘇軾的意義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絕無僅有的天才人物:詩有蘇黃之美譽,詞成豪放開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書冠蘇黃米蔡宋四家。做官呢,與弟弟分據部長、副高位;美食不是他的專業領域吧?他卻發明了東坡肉......
這樣不世出的牛人,簡單用壹句?崇拜?已不能表達我們的仰慕之情。雖然歷經滄海桑田,很多 故事 與作品已然湮滅不得復見,僅從流傳下來的東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內容。當然,我這裏仍然要回到他的書法,與大家壹起欣賞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與行書尺牘。
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僅次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
《寒食帖》是蘇軾遣興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郁郁,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書法隨之起伏跌宕,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董其昌也有跋語贊雲:?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並列唐宋八大家。書法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極具個性意趣的風格。東坡生性豁達豪放,情感細膩,能唱大江東去,也吟***嬋娟,反映在藝術上,詩文風格多變,氣勢恢宏又文辭瑰麗;書法豐潤秀逸趣味橫生,左顧右盼神采飛揚,滿紙都是濃濃書卷意,非極大才氣不可為之。
蘇軾是中國古代絕無僅有的天才人物。
21歲參加禮部考試,蘇軾以絕代驚艷之才震驚主考歐陽修,被歐誤以為是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取蘇為第二。嘉祐六年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北宋科舉?百年第壹?。(關於考試名次的真實性存在爭議,但蘇軾成績極好勿庸置疑)
蘇軾 文章 與父洵、弟轍同列唐宋八大家;詩有蘇黃美譽;寫詞吧,壹不小心就將婉約詞人柳七郎給蓋了,成豪放開派之祖;書法冠居蘇黃米蔡;繪畫方面,善畫墨竹,為?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畫史上據有壹席之地;為官上,與弟分任部長、副;美食上,創造東坡肉、東坡肘子......
蘇軾具有偉大的政治理想,堅持原則,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壹生數次被貶,黃州、惠州、儋州,壹次比壹次遠,卻執著堅定,初心不改。當時朝中歷任宰相、重臣,如士林領袖歐陽修、改革派王安石、保守派司馬光都是他的朋友,都極看重他的才華,也認可他的能力,甚至連皇帝也是他的粉絲,而他卻選擇並堅持走壹條註定艱難的道路,這點相當不容易。但在執著的同時,他又極豁達,歷經坎坷依然樂觀相對,寫出了大量傳誦千年的詩詞名篇。
在那個時代,寫詩言誌,作詞言情,詞就只能寫情情愛愛,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派大紅大紫。蘇軾豪放詞寫得晚,但出手便見不凡?38歲時寫下第壹首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壹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壹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壹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壹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
他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 文化 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壹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地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錯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壹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壹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壹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壹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軾的 散文 ,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
蘇軾還以和藹親民、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於世。他在各地寫下的遊記、詞賦、 對聯 ,他在生活中創造的有趣發明,都流傳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