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王績的野望是什麽文學體裁

王績的野望是什麽文學體裁

王績的野望是五言律詩。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原文為: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臯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王績入唐後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臯(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年-644年),字無功,號東臯子,絳州龍門縣(山西萬榮縣通化鎮)人,初唐詩人。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臯山(今宿州五柳風景區),自號“東臯子”。

性簡傲,嗜酒,自作《五鬥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他的山水田園詩樸素自然,意境渾厚,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為開創唐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的詩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臯是水邊地。東臯,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壹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臯,自號“東臯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仿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