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回想當年我出征時,正值春天,微風吹拂著柔嫩的柳枝。如今歸來之日,壹是漫天飛雪的冬天。
思想感情:是寫壹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憶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情況。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表達手法:原詩***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都是先寫景,再抒情的結構。
景物特點:“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軍旅生活的漫長,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春夜喜雨
大意:這壹場雨好像選好時候,正當春天萬物生長之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壹點聲音。雨夜中,田野間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漁船上燈火獨自明亮著。要是早晨看看帶有雨水的紅花之地,就會看到在錦官城裏的花因沾上雨水而顯得飽滿沈重的樣子。
思想感情:贊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抒發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表現手法:先是詩人盼雨,再聽雨,看雨,最後想雨。
景物特點: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是壹首入化傳神,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大意: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谷的香氣裏,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壹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詩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裏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他的眼前。
思想感情:作者筆下這壹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
表現手法: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壹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壹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壹種境界。
景物特點:作者用淳樸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壹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壹種恬靜的生活美。
天凈沙·秋
大意:太陽漸漸西沈,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麽的孤寂。炊煙淡淡飄起,幾只烏鴉棲息在僂佝的老樹上,在殘霞的映照下,那壹身羽毛閃閃發亮。忽然,遠處的壹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處看,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壹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冶。
思想感情: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壹種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表現手法:此曲極富藝術張力,壹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壹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壹篇寫秋傑作。
景物特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壹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壹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壹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現了另壹種鮮活的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