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出塞全詩是: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塞》,是邊塞詩的著名題目。主要以描寫邊疆的軍旅生活與軍事行動為主。有壹定的主關民族意識,因與其所處歷史時期及生存環境有關,間接的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萬仞是壹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壹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出塞》賞析
塞當作求取功名的壹種出路,壹些大都有邊塞生活經歷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詩歌以描寫邊塞生活為主要內容,這就形成了所謂邊塞詩派。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湧澎湃的黃河,發源於雲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
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壹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壹片孤雲、孤帆壹片等等,這裏即壹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