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寫的是山澗急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軾寫的壹首七言絕句,描繪了壹幅“西湖驟雨圖”。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壹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壹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壹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壹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
擴展資料:
原文:
1、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壹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代: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菇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遊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譯文:
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放生出去的魚鱉追趕著人們來,到處都開著不知誰種的荷花。
躺在船裏的枕席上可以覺得山在壹俯壹仰地晃動,飄蕩在風裏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連不已。
湖裏生長的烏菱和白芡不用論錢,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綠盤裏。
忽然回憶起在會靈觀嘗食新谷之事,如要滯留在江海之上需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啊。
蘭舟上的采蓮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來送給遊人,在細雨斜風裏,她們頭上的翠翹被打濕。
芳草叢生的小洲上長滿了香草,這些采蓮女又如何能壹壹認識?
做不到隱居山林,暫時先做個閑官吧,這樣尚可得到長期的悠閑勝過暫時的休閑。
我本來就沒有家,不安身在這裏又能到哪裏去呢?何況就算是故鄉,也沒有像這裏這樣優美的湖光山色。
百度百科-滁州西澗
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