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5步驟是什麽?

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5步驟是什麽?

1、關註平時積累,吟讀知詩味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積累和內化,因此,我極為贊同孫立權先生提出的“三年積累300首詩”的構想,讓古詩的積累與運用在每天都能體現。

2、透視背景,拉近距離

如:賞讀李清照的《武陵春》,多數同學賞其詞後並未真正洞悉詞中真意,認為詞中所言之“愁”僅是壹個閨中少婦獨處之閑愁,缺乏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索。這應是壹個理解的誤區,此乃因不詳李清照其人生際遇、情感變化之故所致。

李清照歷經年輕時的幸福寫意夫妻恩愛,又經歷了夫死、國破、家散的痛苦,孤獨壹人,愁腸百結。後來她因戰亂只身輾轉流徙於杭州、越州、金華壹帶,晚年十分淒苦,而本詞正作於此期間。

學生了解此些後,定不會再將詞中之“愁”僅僅理解為壹般之“愁”,這愁緒千絲萬縷,有國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應是兼有綿綿恨意於其中,詞中最後不是說“怎壹個愁字了得”嗎?因為透視了背景,所以拉近了距離,理解自在情理中。

3、詞句揣摩,抓住重點:古人寫作講究煉字,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入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情感。

師生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聯系,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

4、緊扣意象,奇文***賞:借物詠懷往往是古人的常用手法,把握詩歌的意象,於情景交融中深入挖掘,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理解效果。

5、巧解手法,知情達意:詩詞寫作,有壹定之法。賦比興也好,活用典故也好,了解此類表現手法對讀詩的重要性,做到深諳法而解其意亦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