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歌作品“詩中有畫”的特點,就要從繪畫的基本要素:色彩、點線和構圖等幾個方面來分析。例如《刈草的孩子》。
該詩,似乎沒有運用什麽技巧,只是把《刈草的孩子》刈草時情景如實地寫出來就是了。沒有什麽渲染,沒有什麽誇張,沒有什麽象征,樸實得猶如草。詩人只選取了孩子割草的壹個畫面,而沒有冗繁地寫其他,這本身就是壹種很高的技巧。“削盡冗繁留清瘦”是很重要的技巧要求,也是壹種美學要求。
通紅的夕陽、綠色的草地、閃著金光的鐮刀,色彩鮮明;孩子(竹簍、鐮刀)是點,割草的路線是線,草原是面,構圖和諧豐富;整首詩將孩子的渺小與闊大、淒美的氣氛相襯,情思動人。
詩歌中“通紅”“草原(綠色)”“金光”是色彩;“刈草”“竹簍”“鐮刀”“從這壹邊慢慢地移到那壹邊”是畫面的點線;“草原”“夕陽”是構圖的大背景。作者通過這些意象的結合,將孩子割草的畫面就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據此理解作答。
作品原文:
《刈草的孩子》艾青
夕陽把草原燃成通紅了。
刈草的孩子無聲地刈草,
低著頭,彎曲著身子,忙亂著手,
從這壹邊慢慢地移到那壹邊?
草已遮沒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叢裏我們只看見:
壹只盛草的竹簍,幾堆草,
和在夕陽裏閃著金光的鐮刀?
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