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昆明湖秋天的詩句

關於昆明湖秋天的詩句

1. 莫道昆明池水淺的後幾句詩詞

莫道昆明池水淺的後幾句詩詞是:觀魚勝過富春江。

原文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壹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譯文:

我們初次相識,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再次會晤,您向我索詩,那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我從第壹次來北平,歷經三十壹年的風雨戰鬥,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妳遇到壹些不順心的事,牢騷太多了,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壹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裏觀賞遊魚要遠勝於富春江。

2. 描寫雲南景色的詩句

1、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出處唐代: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釋義聽說雲南有壹條瀘水,夏季椒花雕謝之時,瀘水就會煙瘴彌漫。

2、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出處清代:孫髯翁《大觀樓長聯》

釋義五百裏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湧,敞開衣襟,推開冠戴,這茫茫無邊的碧

波,多麽令人欣喜啊!

3、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出處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釋義別覺得昆明湖的水淺,在欣賞魚兒的這個方面,比浙江的富春江要好的多。

4、昆明當欲滿,葡萄應作花。

出處南北朝:沈約《有所思》

釋義昆明春水當已漲滿,葡萄也該已經開花。

5、今來凈綠水照天,遊魚鱍鱍蓮田田。

出處唐代:白居易《新樂府·昆明春》

釋義春天到來了,池水潔凈碧綠,映照藍天,魚兒活潑遊動,荷葉茂盛。

6、絕壁千裏險,連山四望高。

出處唐代:駱賓王《雜曲歌辭·從軍中行路難》

釋義延續千裏的山崖絕壁險峻無比,在連綿的高山中四面望去都高不見頂。

7、雲南更有溪,丹礫盡無泥。

出處唐代:陸龜蒙《四明山詩·雲南》

釋義雲南有壹條溪流,朱砂裏面沒有摻雜泥土。

8、雲南背壹川,無雁到峰前。

出處唐代:皮日休《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雲南》

釋義雲南背靠壹條大河,高高的山峰前沒有壹只大雁能飛來。

9、翠蛙鳴入雲中樹,白雉飛穿洞口花。

出處明代:樓璉《雲南即事》

釋義綠色青蛙的聲聲鳴叫直傳入那高聳入雲的大樹,白色的野雞飛過洞口,穿過花叢。

10、新秋歸遠樹,殘雨擁輕雷。

出處唐代:高適《陪竇侍禦靈雲南亭宴·詩得雷字》

釋義遠方的樹木顯示著秋天剛到的景致,零星小雨伴隨著輕輕的雷聲。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老撾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雲南動植物種類數為全國之冠,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有麗江古城、三江並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玉龍雪山、洱海、滇池、撫仙湖、梅裏雪山、普達措國家公園、噶丹松贊林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旅遊景點。

雲南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而聞名於海內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雲南

3. 關於頤和園的古詩

1、《中秋夜頤和園直廬 其壹》

清代:陳遹聲

曠籟寂思慮,直廬饒清秘。玉漏響沈沈,聲遞宮花外。

誰家宴西園,夜半發歌吹。悵觸羈旅情,竟夕不成寐。

秋月照關山,千裏***明媚。遙憶故園人,娟娟坐相待。

譯文:

思想開放、安靜、開放、清晰。玉漏聲沈沈,傳聲宮外花。他們的家人在西花園裏歡宴,在半夜唱歌吹氣。觸摸滯留的旅行,竟不能在晚上睡覺。秋月照山,萬裏光明。娟娟回想起故鄉,坐下來互相等待。

2、《中秋夜頤和園直廬 其二》

清代:陳遹聲

枯蓮搖碧漪,冷露瑟金井。

秋寒鵲高飛,風緊鶴知警。

水自玉泉來,到地聲始靜。

清波搖簾隙,萬籟澄秋景。

宣室未可議,閉門杜造請。

天階涼如水,夷曠絕人境。

開窗延曉色,殘柳梳月影。

譯文:

幹荷搖綠漣漪,冷羅素錦江。秋寒喜鵲飛高,風緊鶴知警。水來自玉泉,大地的聲音開始平靜。清波搖簾隙,清秋色。宣武不允許討論。關上門,制作邀請函。天臺清涼如水,遼闊如水。打開窗戶,把黎明的顏色延伸出來,用剩下的柳樹梳理月亮的影子。

3、《過頤和園宿香山旅館》

清代:陳曾壽

當年絢爛極西郊,咫尺宸居雨露饒。

供帳曹司紛百局,傳呼燈火接三霄。

何時秋夢驚銅輦,剩有春風到柳條。

承直小臣今白首,聊堪閑客此閑謠。

譯文:

當時,富麗堂皇的西郊離陳家很近。曹泗的賬戶被劃分為不同的官僚機構,廣告燈沿著三條天際線。秋天的夢何時驚嚇銅器,把春風留給柳條。成誌的大臣現在是白發蒼蒼的,在閑聊。

4、《遊頤和園》

近現代:孔凡章

舉國幹戈正未休,名園扶醉許清遊。

半篙綠漲平湖雨,八月涼生上苑秋。

玉虎野花埋碧井,銅駝豐草蔓朱樓。

蒼生膏血春閨淚,贏得君王賦莫愁!

譯文:全國仍處於壹場鬥爭之中,著名的園林支撐著醉酒的徐慶友。半極綠意,湖面升起雨水,八月涼生秋意。玉虎野花葬於碧井,銅駱駝草藤竹樓。蒼生膏血泉閨房淚,得皇帝稟賦不愁!

5、《到頤和園恨那拉氏》

近現代:吳卓澄

莫道頤和山水連,垂簾聽政度殘年。

寧贈友邦千人恨,國策威名兩不全。

譯文:莫道義與山水蓮,簾聽政府余年。給壹個朋友壹千人恨他,總比給他壹個享有聲望的國家政策好。

4.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哪些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

1、昆明湖

昆明湖周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曠神怡。

2、佛香閣

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壹面鏡子;綠得像壹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壹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3、慈禧屋

壹進頤和園,走過壹條長長的路,便可以看見慈禧太後所住的屋子,穿過屋子,不知走了多久,就踏入了聞名遐邇的長廊。

正如書上所說,長廊果然名不虛傳。長廊上的壁畫足有數千幅,每壹幅都不壹樣,有〈西遊記〉;有〈紅樓夢〉;有〈三國演義〉;有〈西廂記〉

4、萬壽山

擡頭壹看,只見壹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壹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長廊曲曲折折,每壹邊都有花朵簇擁著,而且品種也很多,什麽月季、玫瑰、牡丹……數不勝數。又繞了幾個彎,就看見了萬壽山。

遠望過去,萬壽山被水環繞,好似日月潭,但沒有日月潭的奇美,只有簡樸的美,卻給人壹種樸實無華的感覺,我在心裏贊嘆道:真美啊!萬壽山上有壹座金塔,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把萬壽山點綴得更加美麗了……

5. 頤和園景色好句摘抄

1、這座五彩琉璃建造的佛殿,墻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個建築沒用壹磚壹石,也沒用壹檀壹柁。每塊琉璃磚上都雕刻著壹尊盤腿打坐,雙掌合十,慈眉善目的佛像,看表情,看神誌,如有生命力般栩栩如生。從智慧海向下鳥瞰,萬壽山郁郁蔥蔥,昆明湖波光粼粼,西堤綠蔭下的座座石橋,盡收眼底。

2、這條全長728米的長廊,在我國園林建築中,算是最長的壹條遊廊,廊間建有象征著春、夏、秋、冬的“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長廊又是壹條五光七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整條長廊壹***有1400多幅彩繪圖。長廊的彩畫題材廣泛,有山水、有花鳥,也有許多人物,人物多出自神話傳說、歷史傳說、古典小說、古典戲曲、詩詞文賦等幾方面。這些彩畫充分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故事,讓人們從不同方面了解到了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

3、排雲殿坐北朝南,依山面水,是專門為慈禧太後舉行“萬壽慶典”而建的,每逢陰歷十月初十慈禧生日,慈禧太後便端坐在排雲殿的寶座上,光緒皇帝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其余王公大臣依次跪伏於排雲門的金水河橋南北,三品以下的大臣跪伏於排雲門外的殿前廣場。大殿內外鼓樂齊鳴,儀仗威嚴,香煙繚繞,慶典的場面隆重而又熱烈,壯觀而又氣派。

4、石舫是昆明湖上又壹著名建築。舫,作為建築形式是從臨水的廳堂發展而來的。石舫為乾隆皇帝取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之意而建。石舫始建於1755年,船體用巨大的石塊雕造,建有兩層艙樓,磚雕掛檐,典雅別致,精巧華麗。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觀賞昆明景色外,還用它來象征清王朝如磐石般鞏固。

5、波光漣漪的昆明湖水清澈照人,倒映的堤花岸柳和高閣長橋構成壹幅清新優美的圖景。頤和園中有三十多座橋,最大的橋是十七孔橋,它連接著東堤和南湖島。這壹橋、壹島和橋頭的廓如亭,組合成昆明湖上最為突出的景觀,隔湖與萬壽山上的佛香閣遙相呼應。十七孔橋全長150米,寬8米,橋欄望柱的柱頭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石獅,堪稱壹絕。

6、昆明湖中的遊船在水面上慢慢的劃行,無數道優美的弧線在湖面上蜿蜒擴散。輕緩低沈的船笛聲伴著潺潺的流水聲在湖面上悠揚飄蕩,引得水中的魚兒跳出水面,為之伴舞,將精彩絕倫的舞姿奉獻給船上的遊客。坐在船上看岸邊的風景,猶如欣賞壹幅濃妝淡抹的水墨畫,這是壹幅何等優美的畫卷!它給人們的印象,要超過人間所有的名作。

7、沿著昆明湖東堤前行,湖岸古木參天,綠意盎然。佇立岸邊,憑欄而望,遠處南湖島上綠陰簇擁,湖水環繞,龍王廟氣勢恢宏屹立其中,安臥在湖中的鎮水牛,像壹位不知疲倦的衛士,日夜守衛著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近處,“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知春亭屹立在湖中的小島上,亭畔上假山點綴,柳樹吐綠,亭邊荷花亭亭玉立,醉人心肺。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文昌閣巍峨莊重,把昆明湖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姿。環視湖面,天水壹色,盈盈湖水,楫舟往來,漪漣閃閃,遠山近黛,倒映其中,旖旎動人。

8、從萬壽山東麓折向後山,經過壹座城關,關額曰“赤城霞起”,“紫氣東來”。傳說老子遊經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降臨,果見老子騎著青牛而過,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遂以紫氣東來表示吉祥降臨。

9、從城關門洞穿過,前行數十步,便來到諧趣園。未進園門,先聞水聲。進得門來,但見園內壹池荷花亭亭玉立,池水潺潺。聽著這水聲,照著這水影,水趣無窮,情趣無窮,難怪這座名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譽。諧趣園小巧玲瓏,結構精致,園內所有亭、臺、堂、榭都圍繞中央水池分布,並與三步壹折,五步壹回的百間遊廊串通。諧趣園稱得上是頤和園的“園中之園”,更是天堂之中的天堂,小橋流水,長廊百折;溪流淙淙,如琴如瑟;萬堂樓榭,精致典雅;壹亭壹徑,足諧奇趣。

10、踏上石徑小路,穿過德和園,來到莊嚴神聖的仁壽殿。殿前的銅麒麟象征太平盛世,而那只龍則代表權力和尊嚴,鳳標誌著吉祥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