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陳昊蘇的子承父業

陳昊蘇的子承父業

在陳毅兼任外交部長期間,曾陪同周總理多次出國訪問。他倡導的“圍棋外交”壹直被傳為美談,為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而陳昊蘇自從1990年進入對外友協以來,壹直致力於民間外交。他並不特別介意被人稱為“子承父業”。他說:“子承父業,也可以這樣說,年輕壹代接著老壹代的工作去做。我們是老壹輩開創的革命事業的後來人。”

陳昊蘇在詩歌創作上也受到父親的影響。

當年陳毅轉戰南北,曾留下許多首詩詞作品表現當時浴血奮鬥的艱苦歲月和意氣風發的戰鬥激情,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而陳昊蘇在父親的熏陶之下,對詩詞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的前壹天,即2009年8月12日,陳昊蘇剛剛舉行了新詩集《希望之路》的首發式。“做外交工作當然要到世界各地走走,用詩歌的形式把自己的觀感記錄下來。對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也利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激情。我並不在意詩的水平怎樣,重要的是以詩言誌、以詩會友、以詩傳情,講出自己想講的話。”

談及父親對自己最大的影響,陳昊蘇說:“父親說過,他這個人沒有什麽特別的長處,只是認定革命的目標以後就堅持不懈的奮鬥。哪怕在"文革"時,我們全家都受到了沖擊,他也壹直對我們說不要動搖,不要忘記對人民應該承擔的責任。”

“建國時我7歲,現在60年過去了67歲,壹般來說到這個年齡就可以退休了,我還繼續在崗工作,想為民間外交事業多做出壹點貢獻。當然不是永遠做下去,到時候我會很愉快地把責任交給年輕的同誌。我們對外友協就有很年輕的幹部充滿活力地在國際舞臺上為國家做中外友好工作。我感到很欣慰,在他們身上寄托著我們國家和友協未來發展的希望。”陳昊蘇最後說。

《中國經濟周刊》:據說把您引進詩歌殿堂的是大師級的人物趙樸初,能否談談您與趙樸初的交往?

陳昊蘇:我寫詩是受父母影響,趙樸老則是我的引路人。“文革”結束後我開始發表詩作,趙樸老給了我很多鼓勵。我的有些詩是經他修改過的,但他更多地是鼓勵我樹立信心,他說妳應該多寫,堅持用詩詞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經歷和思想,不要怕寫得不好,要努力寫得更好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