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復沓,也稱作重章復唱、重章疊句,是《詩經》基本結構。
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其作用在於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加深情感,增強音樂性和節奏感。在具體的字詞更換中,或用遞增法,或用遞減法等,總是曲盡其妙。
如:
《國風·魏風·碩鼠》先秦:佚名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女 通 汝)
釋義: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多年辛勤伺候妳,妳卻對我不照顧。發誓定要擺脫妳,去那樂土有幸福。那樂土啊那樂土,才是我的好去處!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麥!多年辛勤伺候妳,妳卻對我不優待。發誓定要擺脫妳,去那樂國有仁愛。那樂國啊那樂國,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苗!多年辛勤伺候妳,妳卻對我不慰勞!發誓定要擺脫妳,去那樂郊有歡笑。那樂郊啊那樂郊,誰還悲嘆長呼號!
擴展資料:
壹、從歌唱的起源角度來分析,重章復沓是壹種來源於歌唱的審美有效形式。原始民族用以詠嘆他們的悲傷和喜悅的歌謠,通常也不過是用節奏的規律和重復等等最簡單的審美的形式作這種簡單的表現而已。
二、從歌者的創作心理及表達效果的角度來分析,重章復沓是情感表現的需要和有效手段。比如認為民歌的曲子壹般比較短,如果不用反復歌唱的復沓方式,就很難唱得盡興,所以復沓的形式是在歌唱中產生的,所以也給詩歌帶來更多的節奏感和音樂性。
三、從樂歌性質及演唱方式的角度分析。重章復沓就是《風》詩作為配樂之歌的形式特征。主要的證據是:凡是歌謠只要唱完就算,無取乎往復重沓,而樂章則因奏樂的關系,短了無味,壹定要往復重沓;春秋時期文獻記載的徒歌,沒有像《詩經》那樣把壹個意思重復為若幹章的例子。
民歌固有的特征;是樂官在配樂過程中造成的;是歌聲協和舞的轉動而成;來源於對唱、和唱的歌唱方式。?
百度百科——重章復沓
百度百科——國風·魏風·碩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