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註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下面我整理了 高壹語文 知識點,歡迎閱讀學習!
高壹 語文知識 點歸納1
1.《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後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紮成丫髻,叫總角,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壹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壹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 文化 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往往將“風”、“騷”並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壹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初陽歲: 冬至 之後, 立春 之前。
11.初七:支農裏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幹支(幹,天幹,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醜、寅、卯……;年月日的幹支合起來***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醜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壹,是戌時(相當於現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於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裏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裏指代有學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高壹語文知識點歸納2
1、黃藥眠(1903-1987),原名黃訪、黃恍,的 教育 家、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和作家。他以學術上鮮明的傾向、獨特的見解、豐碩的成果而享譽國內外。著有長詩《桂林底撤退》,小說集《暗影》《再見》,論文集《論走私主義者的哲學》等。
2、雅—伊瓦什凱維奇(1894—1980),波蘭當代傑出的詩人和小說家,也是非常優秀的 散文 家。他的散文自成壹派,自然流暢,真切中見精神,樸素中有華彩。
3、聞壹多:原名聞家驊,號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的《最後壹次演講》,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4、艾青:中國現代作家,原名蔣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壹詩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龔佩瑜、龔舒婷,福建泉州人。當代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雙桅船》《會 唱歌 的鳶尾花》等。舒婷的詩既有鮮明的時代叛逆精神又有執著而深切的愛國之情,被人譽為“心靈世界的歌”。
6、朦朧詩是新時期詩壇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壹個詩歌浪潮,也是壹個取得了相當高藝術成就的詩歌流派。它於70年代後期產生。朦朧詩強化現代意識,突現創作主體,拓寬了詩歌的表現領域,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給詩歌帶來了更多撲朔迷離的意象和暗示意味,顯示了與30年代詩歌決然不同的特色。朦朧詩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顧誠、江河等。
朦朧詩的特點:構思上,強調內在思維;表現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將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並用,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馬托娃:俄羅斯文學的女詩人之壹。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時阿克梅派的傑出代表。人稱“俄羅斯詩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內抒情詩以“巫性思維”窺測人性,晚年將自己定位為“塵世的聖母”,醫生持續表達對人的終極關懷和愛。
8、“楚辭”:“楚辭”這壹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壹種詩歌樣式。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壹種新的詩歌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壹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
9、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是壹個政治家,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博聞強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深得懷王信任,但為小人所讒,兩次被流放,最後悲憤絕望,相傳投汨羅江而死。
10、《離騷》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壹首政治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鬥爭。全詩***373句。
11、普希金,俄羅斯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作為詩人,他壹生寫了800多首詩抒情詩和十幾篇敘事詩,運用了各種形式和韻律。普希金的重大貢獻還在於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代表作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
12、惠特曼(1819—1892),美國詩人,被公認為美國的“詩歌之父”。19世紀40年代末他加入了“自由土地黨”,反對美國的蓄奴制,主張土地改革,代表作詩集《草葉集》。《草葉集》是惠特曼的詩歌總集,其寓意是在於“草葉”隨處生長,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著普通人,也象征著發展中的美國,同時,也象征惠特曼自己關於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13、文天祥,字履善,壹字宋瑞,號文山,南宋的愛國詩人。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錄後序》是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指南錄》寫的序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取“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詩意。
14、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他自幼勤學,所讀之書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書房為“七錄齋”。他組織了愛國社團復社,成為復社的領袖。在文學上,他提出“興復古學”的主張。著有《七錄齋集》。
15、碑記,又稱碑誌。“碑”指碑銘,“誌”指墓誌銘。前者刻石立於地上,後者則埋於地下。碑銘又分為三類,即宮室廟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於敘述死者生前的 事跡 和高尚的品質。
16、高爾斯華綏,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業的人》《騎虎》《出租》)和《現代喜劇》(《白猿》《鑰匙》《天鵝曲》)。
17、楊絳,本名楊季康。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
18、李約瑟,英國生物化學家、科技史專家,國際科學史聯合會主席。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用歷史觀點看待中國傳統的科學》等。
19、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仿徨》《 故事 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 集《野草》;雜文《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狂人 日記 》是中國現代文學第壹部白話小說。
20、瞿秋白,原名瞿雙,後改名瞿霜、瞿爽,無產階級革命家,現代作家、翻譯家。作品有《餓鄉紀程》、《赤都心史》等。
21、《左傳》是我國第壹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為“十三經”之壹。因為《左傳》和《公羊傳》、《榖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做“春秋三傳”。
22、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魏徵有膽量,敢於直諫,所言多被太宗采納,有助於“貞觀之治”。他的著作流傳下來的,除《隋書》和《梁書》等他撰寫的壹部分外,還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他的言論多見於唐朝吳兢所撰的《貞觀政要》。(諫,規勸尊長使他改正錯誤。疏,奏疏,封建時代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壹種文體。)
23、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人。《史記》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 傳說 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表10篇。本紀記述歷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歷代帝王事跡;世家記述諸侯國的興亡;列傳記述官吏、名人、壹些下層社會人物的言行事跡;書記載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記史實年月。魯迅曾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24、莊子,名周,戰國時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壹切事物並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莊子》壹書,道家經典之壹,***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壹般認為,內篇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徒所著。《莊子》藝術風格獨特,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熔於壹爐,使抽象的 邏輯思維 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它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詞匯豐富,善於對事物進行極細致、生動的描繪。
25、墨子,名翟,魯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現存53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記的墨子講學辭和語錄,其中也有後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國論辯性散文的源頭,運用譬喻、類比、舉例、推論的論辯 方法 進行論證,邏輯嚴密,說理清楚。語言質樸無華,多用口語,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6、《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呂不韋任秦相國時,集合他的門客們***同編寫的。全書***26卷,分12紀、8覽、6論,***160篇。內容以儒、法、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名、墨、農、陰陽家言,實際上是匯合先秦各派學說,為當時秦統壹天下、治理國家提供理論武器,故稱為“雜家”。
高壹語文知識點歸納3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勸學》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焉.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之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吾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高壹語文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高壹語文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壹語文必修壹知識點歸納
★ 高壹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中語文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壹年級語文知識點歸納
★ 高中語文知識要點匯總大全
★ 高壹語文必修壹知識點筆記
★ 高中語文的知識點歸納
★ 高壹語文必修壹知識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