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蔣築英簡介及詳細資料

蔣築英簡介及詳細資料

人物生平

1938年出生於杭州市壹個舊職員家庭。

解放後,他曾和其他孩子壹樣在紅旗下幸福地成長。

1954年,他的父親因歷史問題被錯判勞改入獄,年僅15歲的他承受了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巨大壓力。但他從不怨天尤人,仍努力學習以報答祖國。

195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他在北大期間,學好專業課的同時還掌握了英、俄、德、日、法五門外語。由於家庭困難,蔣築英靠助學金完成了學業。大學期間十個寒暑假,他有八個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1962年大學畢業前夕,母親來信催他回上海或杭州工作。蔣築英理解母親的苦衷,卻也知道中國最大的光學基地和最著名的光學科學家都在東北。他寫信說服了母親,來到長春,成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的研究生。

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建立了中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裝置。以後又設計了中國第壹臺電子分色機的分色特性和鍍膜要求,先後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中的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他撰寫的《關於攝影物鏡光譜透過率》對中國的電影電視事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蔣築英是中國光學界的優秀人才。他在科學研究中勇於探索,刻苦鉆研,任勞任怨,在光學機械檢測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他那飽滿的進取精神和淡泊、坦蕩的高尚人格,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第四研究室代主任。在老壹輩光學專家的指導和同誌們的幫助下,研制出了中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試裝置,建成了國內第壹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他是壹個在光學傳遞函式的計算、裝置、測試以及編制程式、標準化等方面的專家。

蔣築英對待同誌、榮譽和個人利益有著坦蕩的胸懷和高尚的風格。他掌握英、德、法、俄、日5門外語,翻譯了大量外國資料,但從不占為己有;研究所評職稱、分房子、提工資,他都多次主動讓給別人。

1982年6月,蔣築英到外地工作,由於過度勞累,病情惡化,不幸逝世於成都。死後被追認為中國 *** 黨員,國務院追授他為全國勞動模範。聶榮臻元帥稱贊他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導師王大珩很快看出,自己這個學生質樸、正直、勤奮,並判定他是塊璞玉,經過雕琢必然會放出奇光異彩。根據導師的指點,蔣築英選定了光學傳遞函式這壹開創性研究課題。1965年,他年僅26歲,便在同事們的幫助下建立了中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裝置,令日本學者大為驚奇不已。此後,他又在光學傳遞函式研究方面取得了壹個又壹個重要成就,先後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中的壹些關鍵技術難題。70年代,中國彩色電視的復原技術十分落後,導致顏色失真嚴重。蔣築英就與導師王大珩壹起攻關,提出了彩色復原質量問題的新方案,最後攻破了這壹技術難關,使人們得以看到圖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電視。

蔣築英壹生坎坷,因家庭出身壹直解決不了入黨問題,但他絲毫沒有動搖對黨的堅定信念,沒有改變對祖國的壹片赤子之心。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二十年裏,他從壹名學生成長為壹名副研究員,壹直無怨無悔、勤勤懇懇地工作。他雖無壹官半職,卻十分關心民眾的疾苦,被稱為"不管部長"。1982年6月,在蔣築英生命的最後四天裏,他收拾了新建的試驗室,修好院裏被破壞的柏油路面,幫助同事家裏修理下水道,又忍著腹部的疼痛到成都替壹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出差。飛抵成都的當晚,他就召集驗收組的人員開會直到深夜11時。次日壹大早,他換乘兩次公***汽車,步行了三段路程到達某工廠,忍著病痛開展工作。6月14日深夜,他因腹痛難忍被送進醫院。醫生診斷他長期積勞成疾,患有化膿性膽管炎、敗血病、急性肺水腫等多種疾病。因搶救無效,他於6月15日下午5時3分去世,終年43歲。

個人經歷

蔣築英是中國光學界的優秀人才。他在科學研究中勇於探索,刻苦鉆研,任勞任怨,在光學機械檢測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他那飽滿的進取精神和淡泊、坦蕩的高尚人格,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第四研究室代主任。蔣築英對待同誌、榮譽和個人利益有著坦蕩的胸懷和高尚的風格。他掌握英、德、法、俄、日5門外語,翻譯了大量外國資料,但從不占為己有;他幫助同事壹遍又壹遍地修改論文,可是發表時卻不讓提他的名字;他和別人***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學界的重視,被邀請出席學術會作報告時,他讓壹起合作的同誌去,把榮譽讓給別人;研究所評職稱、分房子、提工資,他都多次主動讓給別人。

蔣築英壹生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壹名 *** 員。他生前壹再向黨組織提出申請,去世前不久所裏已批準他填寫《入黨誌願書》。他去世後, *** 吉林省委根據他生前的表現和願望,追認他為中國 *** 正式黨員。經長春市人民 *** 批準,其骨灰盒安放在革命公墓。

個人影響

■中國著名光學專家母國光在唁函中說:這樣壹位我們寄以極大希望的同誌去世,是中國光學界的重大損失。

■他的英年早逝引起社會對知識分子待遇問題的重視,壹些領導人呼籲真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蔣築英是中國在五六十年代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把科學態度和獻身精神融於壹身,是精神文明的典範。他雖然生前未被批準入黨,家庭也受過錯誤的沖擊,卻從新舊中國兩重天的巨大變化中,看到了 *** 領導的事業是國家的希望,個人也願為祖國富強、為科技現代化奮鬥不息。作為中國光學界壹位頗有影響的中年科學家,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壹曲當代知識分子的奉獻之歌。正如人們在給他的挽聯上所寫的---"堅持馬列,光明磊落,忘我工作,對祖國無限忠誠;刻苦鉆研,才華橫溢,不計名利,為四化鞠躬盡瘁。"中國著名光學專家母國光在唁函中也說:"這樣壹位我們寄以極大希望的同誌去世,是中國光學界的重大損失。"

蔣築英去世前幾年能在科技事業上大展身手,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大環境下得以實現的。他的英年早逝,更引起了社會上重視對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他去世後,聶榮臻、方毅、胡喬木等領導同誌先後發表文章,呼籲各級部門要徹底肅清"左"的影響,真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從生活上切實關心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評價

急國家之所急

後人講述《蔣築英》60年代初,國外光學傳遞函式理論已開始套用於生產實踐。這是套用光學的理論課題,也是壹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技術。這個科研領域在中國當時還是個空白。王大珩所長根據科學的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求,為蔣築英選定了這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蔣築英開始在崎嶇的小路上奮勇攀登了。這是壹項開創性的工作,要克服重重難關。有的夥伴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卻步了。蔣築英說:"科學研究的道路本身就是不平坦的,不會壹帆風順。居裏夫人把自己關在小木屋裏,節衣縮食,廢寢忘食,四年之後才發現鐳。我們還沒搞到壹年呢。要打起精神,繼續幹!"他們經過700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在1965年設計並制造出了中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裝置。日本學者村田和美參觀之後,驚異地說:"想不到中國這麽早就研制出了這樣高精度的裝置。妳們應當把它報導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的才能。"蔣築英這時不足30歲。此後,蔣築英又在光學傳遞函式研究方面取得了壹個又壹個重要成果,發表了十篇學術論文;先後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中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編寫了《彩色電視變焦距鏡頭技術標準方法》,設計了中國第壹臺電子分色機的分色特性及鍍膜要求。在顏色光學方面,蔣築英發表了五篇學術論文,其中《顯像基色坐標變動對彩色電視復現的影響》壹文,被列為國內確定螢光粉色度值標準的參考文獻之壹。蔣築英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之後,還撰寫了《關於攝影物鏡光譜透過率》這壹論著,對中國電影、電視事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他的研究成果使x光射線的檢測精度達到壹根頭發絲的十萬分之壹,以其高超的水平和獨創性,受到同行們的高度評價。

蔣築英性格直率,不善於說大話。他把對祖國、對黨的深深的愛,都融人自己的工作之中。關鍵時刻,他總是能急國家之所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解決了壹個又壹個困難,創造了巨額財富。

社會主義建設的鋪路石

蔣築英心中的大事、小事千萬樁,忙完了這樁又忙那樁。所裏的老同誌說他是"永動機"。他卻把自己比作"鋪路石"。他時刻為國家著想,為他人著想,很少想到自己。他的門牙脫落了,抽不出時間去鑲;身體有病,也不肯抽時間上醫院去診治。他的身體壹天天消瘦下去,腹痛也越來越厲害。他的愛人多次催促,他老是說:"等明天吧"。三、公而忘私的人

1979年,所裏派他去西德進修。在國外學習期間,他省吃儉用,盡可能地節約用錢。壹起工作的外國朋友請他吃飯,他不能不去,但是,他不能回請人家,因為上飯店太貴,他舍不得。於是,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做飯請客。他做的中國菜,外國朋友吃了都連連稱贊"頂好!"半年時間壹裏,蔣築英的確省下了不少錢,按說,是應當發點"洋財"了。但是,蔣築英首先給所領導寫信,問所裏需要買什麽器材?領導回信說,妳在國外很辛苦,需要加強營養,不要給所裏買什麽東西。壹位朋友勸他:"妳該給家裏買臺彩電"。蔣築英回答說:"我也真想買臺電視機,不過,買臺黑白的也就可以了"。回國的時候,蔣築英用節省下來的外匯給所裏買了壹臺英文打字機、壹部錄音機、十九臺電子計算器和壹些光學器材部件。剩下的錢,則全部交給了所裏。

1981年,蔣築英第二次出國。所裏派他去英國和西德驗收進口機器。這次,他同樣考慮的是要節約更多的錢,為所裏添置器材。他就是這樣,時時想著國家、集體,想著自己的科研工作。

蔣築英公而忘私的壹生,實踐了他自己的誓言。他像春蠶,"春蠶到死絲方盡",他像紅燭,"蠟炬成灰淚始幹". 國之重器,有爾壹功!

詩歌贊頌

壹首歌頌蔣築英的詩

妳也許會說

妳畢生研究光探尋光的秘密

以光照亮***和國絢麗的彩圖

妳翻譯英德法日俄五種文字

卻常為科研所的同仁甘盡義務

蔣築英,妳並未離我們遠去

妳的生命正在祖國事業中延續

如果說妳是平凡中的英雄

不如說妳是壹粒種子落進沃土

我聽見風在歌唱雲在飛馳

浩浩乎神州壹株株挺立的大樹

---冰夫

主要榮譽

1962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的蔣築英遠離家鄉杭州,來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考上了王大珩的第壹個研究生。王大珩是中國光學第壹人。上個世紀50年代,他在長春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光學研究生產基地。師從王大珩先生,是蔣築英最大的向往。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國外光學傳遞函式理論已開始套用於生產實踐。這是套用光學的理論課題,也是壹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技術,在中國當時還是個空白。王大珩為蔣築英選定了這個研究課題。在王大珩所長的指導下,1965年,蔣築英帶領的4人小組,設計並制造出中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裝置,建成了國內壹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那壹年,蔣築英只有27歲。

光機所原第四研究室主任史光輝,回想起第壹次見蔣築英的情景時說:"那是1963年的元旦,室裏開晚會,他當時用法文朗誦了壹首歌頌居裏夫人的詩,而且當時他就說,自己非常佩服居裏夫人。看得出來,他是壹個非常有理想的人。"蔣築英的壹生都是在追求著知識與光明。

文革到來後,蔣築英盡管沒有工作可乾,但他還經常到實驗室,把實驗室打掃得乾乾凈凈。在大多數人放棄知識的時候,他依然每天讀書,"幾乎是書不離手",妻子路長琴說,"他和我說,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社會進步還得靠知識,別人不學,我就學。"正是靠著這種韌勁兒,他在科研道路上創造出了許多成績:先後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中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編寫了《彩色電視變焦距鏡頭技術標準方法》,設計了中國第壹臺電子分色機的分色特性及鍍膜要求。蔣築英撰寫的《關於攝影物鏡光譜透過率》,對中國電影、電視事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他的研究成果,使x光射線的檢測精度達到壹根頭發絲的十萬分之壹,以其高超的水平和獨創性,受到同行們的高度評價。

壹次,吉林省進口了壹批光學器材,商檢部門請蔣築英幫助檢驗產品質量。他和同事們使用自己設計制造的測量裝置,對其中的鏡頭進行檢查,發現質量不符合標準。他把拍攝下來的照片和材料交給有關部門,主張向外商索賠。外商看了檢驗報告後,佩服地說:"中國有內行!"不僅使國家免受很大的經濟損失,也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聲譽。國內十幾個省和長春市的光學產品生產廠家,都留下了蔣築英的足跡。長春的幾家光學儀器廠,都把他當作參謀和顧問。王大珩說:"他是科學界的雷鋒。"

蔣築英善於攻關。過去,中國彩色電視彩色復原技術還不過關,電視顯示出來的顏色很難看。蔣築英經過艱辛努力,編寫出《彩色電視攝像機校色矩陣最最佳化程式》壹文,提出了解決彩色復原質量問題的新方案,終於攻破了這壹技術難關,使人們能夠看到圖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電視。

1982年6月的壹天,在成都出差的蔣築英,由於過度勞累突發多種疾病,經醫院多方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4歲。他被追授為全國勞動模範,追認為中國 *** 黨員。

在蔣築英逝世的近30年裏,他的名字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大家淡忘。聶榮臻曾說,蔣築英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2019年9月,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

人物故事

蔣築英不僅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出眾的才華,還具有高尚無私的襟懷。翻譯外文資料時,遇到對別人有用的資料,他常常另紙譯出,謄寫清楚後送給研究有關課題的同誌。僅四室的同誌就收到過他送上門的譯文資料九篇。為方便大家查閱資料,他跑到圖書館主動幫助編書目,又到情報室幫助編輯了《光學設計與檢驗》資料索引。他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大量文獻卡片送給情報室,供大家查閱資料時使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光學資料不好查找,他設計了壹個書目編排方案寄去。對壹些寶貴的資料,只要是別人有求於他,他立即慷慨地貢獻出來。在生活中,蔣築英也總是無私地幫助別人。妻子曾說他"什麽活兒妳都攬,誰的事兒妳都管,吃飯走路妳都嫌浪費時間",卻惟獨沒有時間關心壹下自己的身體。腹痛難忍時,妻子讓他上醫院,他也總是壹推再推。蔣築英性格直率,不善於說大話。他把對祖國、對黨的愛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總是急國家之所急,有壹次,吉林省壹些部門進口了壹批光學器材,商檢部門請他幫助檢驗產品質量。他和同誌們用自己設計制造的測量裝置對進口鏡頭仔細進行檢查,發現這批鋥光瓦亮的洋玩意兒質量上存在嚴重問題,便寫出詳細的書面報告交由有關部門去交涉。國家因此免遭十幾萬元的經濟損失,也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蔣築英所在的研究所籌建光學傳遞函式測量試驗室,他提出只進口幾部主要的儀器設備,其余由自己制造。僅此壹項就為國家節省資金十多萬元。

改革開放後,蔣築英曾兩次出國。1979年在德國進修時,他用省吃儉用積攢的外匯給所裏買了壹臺英文打字機、壹部錄音機、二十臺電子計算器和壹些光學器材,自己只買了壹臺黑白電視機。1981年第二次出國時,他自帶了壹大包四川榨菜,決心從自己口裏摳出更多的外匯,給所裏增添更多的光學器材。在榮譽和待遇面前,蔣築英總是壹推再推。1979年所裏根據他的才能和貢獻,決定晉升他為副研究員,但他卻讓給了壹些老同誌。直到1982年所裏又壹次推薦他時,他才接受。

科技館舍

以蔣築英命名的科技館,日前在他的母校杭州市撫寧巷國小正式開館。

杭州市所有中小學生都可以到那裏免費體驗。科技館在周壹到周五全天開放,雙休日前往,可提前預約。

永遠的豐碑

蔣築英,浙江省杭州人, *** 黨員,全國勞動模範 。1956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他是靠人民助學金完成學業的,"生育我者父母,教養我者黨"。他學習異常刻苦,準備將來報答黨的栽培。大學期間10個寒暑假,有8個他是在學校圖書館度過的。1962年,他大學畢業時,寫信說服了母親,來到長春,考取了王大珩招收的研究生。

蔣築英是我國光學界的優秀人才。他在科學研究中勇於探索,刻苦鉆研,任勞任怨,在光學機械檢測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他那飽滿的進取精神和淡泊、坦蕩的高尚人格,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第四研究室代主任。在老壹輩光學專家的指導和同誌們的幫助下,研制出了我國第壹臺光學傳遞函式測試裝置,建成了國內第壹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他是壹個在光學傳遞函式的計算、裝置、測試以及編制程式、標準化等方面的專家。他還特別註意科研成果的實際運用,幫助長春和外地不少光學儀器工廠解決了許多生產上的困難。

蔣築英對待同誌、榮譽和個人利益有著坦蕩的胸懷和高尚的風格。他掌握英、德、法、俄、日5門外語,翻譯了大量外國資料,但從不占為己有;他幫助同事壹遍又壹遍地修改論文,可是發表時卻不讓提他的名字;他和別人***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學界的重視,被邀請出席學術會作報告時,他讓壹起合作的同誌去,把榮譽讓給別人;研究所評職稱、分房子、提工資,他都多次主動讓給別人。

1982年6月,蔣築英到外地工作,由於過度勞累,病情惡化,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