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簡介清初到清中葉主要詩派的理論主張。

簡介清初到清中葉主要詩派的理論主張。

答案:從清初到清中葉出現了許多詩派。清初有錢謙益為首的“江左三家”,以吳偉業為首的“婁東派”,但值得重視的詩學理論有王士稹的“神韻說”,清代中葉則有沈德潛的“格調說”,翁方綱的“肌理說”,袁枚的“性靈說”。

王士稹是清初繼錢謙益之後的詩壇盟主。他論詩以“神韻為宗”。“神韻”本於唐司空圖的“自然”、“沖淡”之說,而又發揮了宋嚴羽的“妙悟”、“興趣”之說,而以“不著壹字,盡得風流”為詩的最高境界。用較通俗的話解釋“神韻”,是指“神彩韻味”而言,就是寫詩要境界清遠,意味含蓄,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跡;往往也把那些風致清新、明麗工穩、音節自然流利的小詩所表現出來詩情畫意叫做“神韻”。王士稹反對學習盛唐激昂慷慨、豪蕩雄壯、浪漫狂放的詩,認為那是自為“高華”、“壯麗”、“大帽子”。他所推崇的是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壹派的作品。其理論的真正社會意義是不大的,對詩歌反映現實生活有很大束縛性。他本人的創作實踐表明,“神韻說”的提出,標誌著清初詩風從現實主義到形式主義的轉變。

沈德潛是康熙到乾隆年間詩壇上影響較大的詩人。他論詩標榜“格調說”。他認為詩人“立言”要“怨而不怒”,“溫柔敦厚”,而在方法上則要講求比興,要蘊蓄不露。這就是要求詩人不要揭露社會矛盾,這就脫離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格調說”是康、乾盛世的產物,是壹種助長脫離現實主義的詩風的理論。

袁枚是壹個思想比較解放的詩論家和詩人。他論詩主張“性靈說”,主張在創作中提倡寫個人的“性情遭際”,寫個人的靈感。根據這壹標準,袁枚對各種形式的詩風進行了大膽的批判。他反對盲目的擬古,認為是應以“工”、“拙”為標準,不應以“古”“今”為標準;他批判“格調說”所宣揚的“溫柔敦厚”的詩教是不可信的謬論;他諷刺“學問詩”是“填書塞典,滿紙死氣”的僵化物;他批判王士稹的“神韻說”,認為追求虛無縹緲的“神韻”必然脫離“真性情”,是“假詩”。袁枚的詩論,顯然深受明末公安派的影響,但他的理論比公安派要具體、系統得多。

翁方綱論詩主張“肌理說”,他是嘉慶年間詩壇上的壹位領袖人物。他宗法宋詩,是在考據學盛行下的壹個詩派,他認為“為學必以考據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即肌理之理”。他認為把“義理”、“文理”、“肌理”三者統壹起來,才能夠寫出好詩。這壹詩派是當時的考據學派統治之下的產物,這派詩人所寫的詩人,大都是壹些學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