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誇對方風采不減的詩句

誇對方風采不減的詩句

有關於誇對方風采不減的詩句,詳細介紹如下:

壹、唐朝李白的《贈孟浩然》:

原文: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這是壹首獨特個性鮮明的“誇人贈詩”,李白誇孟浩然風流多才、不事權貴、高風亮節、名滿天下。

賞析:這首詩本身誇得很精彩,但實際上孟浩然果真做到“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了嗎?其實那只是迫不得已而已,孟浩然年輕時很想做官,只是沒有人用他而已。

二、北宋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原文: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解析:這首詩作於1062年,當時蘇軾途徑長安,遇到窮困潦倒、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董傳,他就寫了這首詩贈給董傳。

賞析:董傳盡管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蘇軾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誇他,想必董傳定會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勵,董傳的名字也因為此詩而長久地流傳下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很有理趣,形容飽讀詩書者恰如其分,如今也是被廣泛引用。

三、唐代李世民《贈蕭瑀》:

原文: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漢時供奉邑,魯國謝歸田。化理今良牧,何須倚昔賢。

解析:在唐朝幾乎人人都會寫詩,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這首詩是李世民賜給蕭瑀,盛贊了蕭瑀的仁德。蕭瑀曾任尚書左仆射,也就是左相,他多次勸唐太宗行分封以保長治久安,得到李世民的贊賞。

賞析:這首詩運用比喻借代等手法,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忠臣本性,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兩句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