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壹幫兄弟去金沙湖燒烤,去的時候帶了漁具,壹邊燒烤壹邊釣魚。
剛到金沙湖時先放桿釣魚,由於天冷,難有魚吃鉤,釣了個把鐘,索然無味,便去和大夥燒烤東西吃。最喜歡烤牛肉,切片厚厚的上好的牛肉,放火上烤個八成熟,吃起來特有滋味。
不過牛肉要買上好的,打水的牛肉烤不出好味道。烤幾塊牛肉,烤個玉米,再喝上壹瓶啤酒,感覺也差不多了。
有人便開始嚷著要吃烤紅薯,說到烤紅薯,我便又想到了紅薯窯,已經十多年沒有吃到紅薯窯烤出來的紅薯了。有好多次在街上遇到推著烤箱賣烤紅薯的,遠遠的就聞到了香味,但買來壹吃,滋味全然不對。
每當此刻,便又特別想念紅薯窯烤出來的那種滋味了。小的時候在鄉下很少有零食可以吃,別人吃糖果、點心時,我們大多時候就在野外撿野果吃,還好,各個季節還常常有些不同的果實可以讓我們解解饞。
此外,最常能吃得到的東西便是紅薯了,因為地裏常年四季都有紅薯。有時候在地裏幹活,餓了就跟紅薯地裏挖個紅薯就吃。
秋天過後,最喜歡到野外做紅薯窯,用地裏的幹泥土建壹個土窯,用玉米桿把窯燒得火熱,然後把紅薯埋到燒好的土窯裏,就可以等著香噴噴的紅薯出窯了。 前天剛下了場小雨,地也還有點濕,不太適宜做紅薯窯,跑到樹林裏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
後來在湖邊壹塊坍塌土方斜面找到有幹的泥土,於是招集壹哥們來壹起用鏟子挖下那些幹的土塊,壘了壹個窯子,壹邊燒窯壹邊猜拳喝酒。由於很久未做紅薯窯,兩人搞起來的窯子有點難看,但還算結實。
挖下來的泥土也有點濕,燒了很久才把紅薯埋進去。怕不夠熱,烤不熟,最後還在上面燒了壹把火。
後來,開窯的時候,紅薯基本上都熟了。終於又吃上紅薯窯烤出來的紅薯了,那是種讓人懷念的滋味。
有時候我們像是懷念某壹種味道,有時候卻像是懷念的是壹種歲月還有壹篇入冬以後,從保拉鎮到團城之間的公路邊上的田裏出現了幾十個泥塊壘成的紅薯窯,許多城裏人(多為非常年輕的人)到這裏來吃紅薯,每窯20元,紅薯3公斤.報上還登了照片,看那壹個個炊煙裊裊的小小土包,我的哈拉子都流下來了!幾乎都聞到了窯裏烤熟了的紅薯的香香的味道! 很多年前我還只有幾歲的時候,屬於在農村放羊的年齡,每到寒冬,村裏幾個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便會聚集起來,跑到冬天閑著的田裏去打紅薯窯烤紅薯芋頭吃,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好玩得很呢.有些大小孩通常還會欺負小小孩,估算著被埋在熱土裏的紅薯快要熟透了時,便找壹塊大石頭交給小小孩說:“那邊的那邊有油鬼來搶紅薯吃,妳快拿著這塊石頭去把它砸跑!”小小孩果然都非常相信,於是抱著石頭跑去砸鬼去!等到回來,嘿!紅薯只剩渣了!這個可憐的小孩不僅沒好好吃上紅薯還成為大家嘻笑的對象,真是糗得不得了!有壹次是跟我哥他們去,那天就象很多個平常的冬天壹樣,沒有陽光,北風時緊時停的,但是擋不住好動的小孩子出去玩的興頭。那壹次不知怎麽的就看到壹只雞了,於是大家來了興致,去追這只雞,沒壹下子,就捉住了。
大家想著要把這雞怎麽樣呢?不知誰提議的,說把這雞燒來吃!所有人都同意!可是怎麽吃呢?打紅薯窯吃!那時我可是太小,不知道他們怎麽商議如何處理的,只記得他們跑去小河裏還剩下的小水窪裏,用水和了壹堆泥,又找來了稻草, 把稻草也和到泥裏了,然後把那只可憐的雞脖子擰了,用那些稻草泥把雞整個的裹起來了,成了壹個大大的濕泥團。另壹邊壘起了壹個比平時烤紅薯要大得多的紅薯窯,用冬天裏到處都有的枯枝枯草把窯燒得發紅,然後把那團裹了雞的大泥團弄到窯裏邊,劈哩叭啦砸塌泥窯,熱得發紅的泥土捂在那個大大的泥團上。
然後大家開始等待。最後他們挖出來的時候,啊,太香了!壹群泥孩子在冬天寒冷的田裏意外地飽餐了壹頓,而且那種味道在以後的生活裏簡直再沒有償過。
2. 贊美紅薯的詩詞1、詠地瓜 其壹
清代:徐宗勉
薯蕷登場***有年,栗薪無用架中田。何曾守護勞王父,猶憶耘鋤仰昔賢。
交錯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壹篇。
譯文:
薯種蕷麥登場***有年,栗薪沒有用架中田。何曾守護慰勞王父,還記得從前的賢人除草鋤擡頭。
交錯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壹篇。
2、詠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還留菜色無。篝滿爭如收黍稷,藤抽果爾敏蒲廬。
翻匙雪***齏成粉,切玉香同筍入廚。風雨調和疆場辟,蒼生長飽海東隅。
譯文:
怎麽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無。點滿爭如收黍稷,藤條抽果妳敏捷蒲房屋。
雪壹起搗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筍進入廚房。風雨調和戰場開辟,人類長飽海東隅。
3、詠地瓜 其壹
清代:黃化鯉
獸掌龍蹄並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自從海外傳嘉植,功用而今六谷爭。
譯文:野獸掌握龍蹄都有名字,均勻均勻禹甸種初成。從海外傳俊,功效而現在六谷爭奪。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當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義士不須勞指囷,將軍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並山芋喚地瓜。壹自島隅分種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譯文:
番薯在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正義的人不須勞累手指屈曲,將軍什麽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給天府,喜都山芋喚地瓜。壹個從島角分別種植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5、和陶酬劉柴桑
宋代:蘇軾
紅薯與紫芽,遠插墻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甕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
不思馬少遊。
譯文:
紅色和紫色芽薯,遠插墻四周。而且放幽蘭春,不要爭霜菊秋。
嚴冬在甕盎,磊磊勝利農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夠再次經過這不,不想馬少遊。
擴展資料: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壹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歷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壹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壹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
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汙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壹畝數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谷不收,饑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百度百科-番薯
3. 窯紅薯作文今天下午,天氣非常晴朗,媽媽興致勃勃地組織我和鄰居三個小朋友壹起去野外窯紅薯。
這可把我們幾個樂壞了。我們迅速準備好壹些東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來到壹片寬闊的小樹林,旁邊有壹塊空土地,這裏空氣格外新鮮。媽媽說:“我們就在這裏窯紅薯啦!”彭澤懷好奇地問:“阿姨,怎麽個窯紅薯啊?”媽媽先找松泥地,用木棒挖個小坑,叫我們幾個小朋友去找泥塊。
我們壹下就忙開了,挖的挖,運的運,找的找。媽媽說急需要壹塊大的泥塊做窯門。
這下可把我們急壞了。`彭澤懷搬來壹塊大石頭,媽媽笑著說:“這不行,要泥塊。”
我在附近好不容易找來壹塊大泥塊,急忙運過去給媽媽,結果中途碎了。我只好找來壹根木棒,在地裏挖了起來,劉健道弟弟也過來幫忙,終於把壹塊大泥塊成功出土。
只見媽媽媽小心翼翼地將大泥塊放在下面,小泥塊壹個壹個往上堆。媽媽告訴我們:“起窯竈就像建房子,地基壹定要牢固,不然就會前功盡棄,學習也是壹樣。”
原來生活到處都有學問。不壹會兒功夫,窯竈就建成了壹座寶塔。
接著媽媽吩咐我們去找柴火了,我和劉琦負責在樹林裏找,劉健道和彭澤懷負責搬運。我們壹會兒功夫就找了很多松毛和小樹枝,他們倆運得氣喘籲籲的,彭澤懷壹邊運送壹邊埋怨道:“妳們怎麽那麽快找到那麽多樹枝啊,累死我了!”弟弟手中只拿了壹兩根樹枝,則興沖沖地向媽媽跑去,還說他能幹。
樂得我們哈哈大笑。經過壹輪緊張搬運,柴火已非常充足。
媽媽說可能休息壹會了。我看到媽媽燒窯非常好玩,也過來幫忙。
我很急,動作又粗魯,壹不小心將窯上的兩個小泥塊震蕩下來,還差點推崩窯竈。“嘿,妳小心點啊!”媽媽叫道。
為了安全起見,媽媽不讓我們燒火。不壹會兒,窯竈被燒紅了。
媽媽小心地拿兩根小棒將頂上的小泥塊夾掉,開了壹個天窗,把紅薯從天窗放入,接著推崩窯竈。我們壹起將紅泥塊用木棒敲碎,然後把松泥履蓋在上面。
大約過了20分鐘,紅薯出爐了。我們拿起木棒像掏寶壹樣,彭澤懷用力壹釵,將紅薯釵爛,香噴噴的紅薯味飄了出來。
後來還是由媽媽小心將紅薯挖出來。有的紅薯皮燒成黑色,有的燒焦皮。
大家吃著香噴噴的紅薯,心裏樂滋滋的。窯紅薯讓我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快樂,讓我知道付出勞動,就會有成功的喜悅。
4. 做紅薯窯作文400字的作文清早,陽光明媚,太陽把那溫暖無私的光照在我的身上,舒服極了。
爸爸、媽媽和我就趁著大好天氣準備去河邊打紅薯窯。 來到河邊時,溫柔的風輕輕地吹在我們身上,舒服極了!我正在享受時,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我們來比賽打紅薯窯吧!看看誰的窯搭得最好!”我這才回過神來,急忙找到壹塊泥土最多的地方,從旁邊找了些大泥團、小泥團,然後用鐵鏟挖了壹個大約十厘米深的洞,再在周圍把泥團建在旁邊。
妳們可別看容易,做起來可卻很費勁的。由於泥團高低不平,所以泥團搭在泥團上時總是搖搖晃晃的,使上面壹層的泥團難以搭起來。
因為中間還要開壹扇門,是為了放柴火,所以門上的泥團才更難保持平穩。我時不時地轉頭望了壹下爸爸媽媽,看見爸爸媽媽已經搭好壹半了,我才搭了壹小半。
於是,我心急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泥團壹個壹個地搭上去。可是,泥團好像在總是跟我作對,我每搭壹層,下面壹層的泥團就會像山崩地裂壹樣倒塌。
這樣倒塌連續了三次,我開始失去了信心。“別著急,慢慢來,心急吃不到熱豆腐的!”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
我這才開始小心翼翼的搭上泥團,可是我知道壹不小心泥團還是會倒的,但是我不放棄,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有信心就壹定會成功的。果然,經過重復失敗和努力,最終壹個大約五十厘米高的像寶塔壹樣的窯,建好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爸爸看見我建好的窯笑著說:“兒子,妳真棒!在沒人幫助妳的情況下,還可以把窯搭成功,而且這麽漂亮。”這時我心裏開心極了,但是我不能驕傲,因為下面才是真正的挑戰。
我把旁邊的小枝小葉撿到窯旁邊,爸爸用火機把樹葉點燃丟進去,我再把樹枝輕輕地放進去,因為我怕我的粗心把窯給碰倒了。在燒木材時,我都變成壹只小花貓了,臉又紅又臟,即使有了這些障礙,也阻擋不了我,為了成功我要堅持到底。
大約半個小時後,窯的泥團變成像磚塊壹樣的顏色了,媽媽說:“可以放紅薯了。”我把紅薯慢慢地放入洞中,再壹塊壹塊把泥團推到,埋在紅薯上面,再把少量的泥沙撲在表面。
大約過去了十分鐘,土裏開始冒煙,再過二十分鐘左右,香味撲鼻而來。當我聞到香味時,我興奮地。
5. 《紅薯的啟示》作文400字大家都吃過紅薯,還有些農家種過紅薯。我非常喜歡吃紅薯,更愛紅薯。
媽媽買了壹些紅薯做紅薯粥。粥熬好了,那股香甜的味便擠了出來。打開鍋蓋,金黃的玉米面和紅的、白的、黃的紅薯攪拌成糊糊狀,色彩鮮亮,香味貫鼻,讓人垂涎欲滴。
我愛紅薯不但是因為它的味道美,而是它的無私奉獻,默默無聞,不張揚的精神。
它的果實,不像梨、石榴、蘋果、桃把那可愛的笑臉高高地掛在枝頭,使人壹見就生愛慕之心。它像花生壹樣,把自己埋在地底下,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到了秋末,萬物歸倉,人們才想起它。
它的面容是那樣醜陋,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它卻給我們以食用。在我們饑餓的時候,給我們溫飽。它從不計較自己得到了什麽,失去了什麽,只是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的壹切。
做人不也是這樣嗎?
有的人有著美麗的面容,卻自私、虛偽,壹心只想自己的得失,這樣的人就算打扮得再漂亮,也不會討人喜歡。而有的人樸實、厚道,做事真誠,壹心只想他人,這樣的人不正像紅薯壹樣可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