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詩用形象思維寫作
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 分析生活。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於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使壹切難以捕捉的東西,壹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壹個觀念而尋找形象。”能捕捉到新穎的形象,也就有了寫詩的素材。那麽怎樣才能捕捉到形象呢?這就要靠靈感。馬雅可夫斯基舉過壹個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約在1913年,他從薩拉托夫回到莫斯科。為了對壹個在火車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對她完全沒有邪念,詩人就說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著褲子的雲”。說了這句話之後,他立即考慮到這話可以入詩——但他又擔心這句話口頭上傳出去白白地濫用掉了。那怎麽辦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時,詩人用許多問題問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話已從少女的另壹只耳朵飛了出動之後,他才放心。兩年之後,他用了“穿褲子的雲”作為壹首長詩的標題。
(二)詩是“想象的表現”雪萊:“壹般來說,詩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現’。”布萊士列特:“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艾青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詩人的想象和科學家的想象不同。詩是壹門學問,在文學的韻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極端自由,並且和想象有關系。想象因為不受物質規律的束縛,可以隨意把自然分開的東西聯合,把聯合的東西分開。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離異。詩使它觸及的壹切變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話《創造》中寫道:壹個愛寫詩的青年人,因為寫不出好詩來而苦惱,於是去找巫婆。巫婆給他戴上眼鏡,安上聽筒,他就聽到了馬鈴薯在唱自己家庭的歷史,野李樹在講故事,而人群中,壹個故事接著壹個故事在不停地旋轉。這裏說的其實是,要做壹個詩人光憑常人的聽覺還不夠,還得有詩人變形的眼鏡和聽筒。所以,我們寫詩,既要對生活特征觀察得很精確,而同時又不缺乏把這些特征加以變化的勇氣。 由於變形,詩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義。例如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橫豎不說壹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裏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眼裏飄來壹道鞭影,
它把頭沈重的垂下!它擡起頭來望望前面。
這裏寫的並不僅僅是壹匹可憐的老馬,而主要是寫三十年代北方農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精神素質。“老馬”是個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三)詩歌形象的創造 創造形象就是“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具體方法 很多,例如:虛與實轉化;人與物轉化;物與物轉化;內與外轉化;大與小轉化;遠與近轉 化;少與多轉化;部分與整體轉化;歷史與現實轉化;現實與未來轉化等。
需要強調的是:詩中的詩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為表現情感、情緒、情趣服務的。詩的情感性重於形象性,離開抒情需要去胡亂堆砌形象,只能損害詩歌。
二、巧妙地進行詩的構思
(壹)詩的靈感
構思是詩歌創作過程中壹個最重要的階段。構思是什麽引起的?簡單的回答是:創作的沖動——靈感的爆發。
艾青說:“所謂靈感,無非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突然感到的興奮,瞬即消逝 的心靈的閃耀。所謂靈感是詩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對於壹首詩來說,靈感是因;對於客觀世界而言,靈感是果。由客觀世界獲得靈感,由靈感開始創作。這是詩人寫詩的過程。 在“靈感”爆發之後,創作就進入具體的構思。
(二)詩的構思
詩歌構思十分重要。關於詩的構思的內容,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首先關於適合於詩的構思的內容, 我們可以馬上把純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對的程度上排除。詩所特有的 對象或題材不是太陽、森林、山川風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狀如血液、脈絡、筋肉之類,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詩縱然也訴諸感性觀照,也進行生動鮮明的描繪,但是就連在這方面,詩也還是壹種精神活動,它只為提供內心觀照而工作。 什麽是詩的構思方式呢?詩的構思方式是內心體驗。黑格爾說:“詩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現全部豐滿的精神內在意蘊,我們就應該要求詩人對他所表現的題材也有最深刻最豐富的內 心體驗。”詩人必須從內心和外表兩方面去認識人類生活,把廣袤的世界及其紛紜萬象吸收 到他的自我裏去,對他們起同情***鳴,深入體驗,使它們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詩人寫詩雖然並不是每首詩都在寫自己。但是,每首詩都由自 己去寫——就是通過自己的心去寫。遵循這個構思方法,在寫作抒情詩時,由於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創作主體(詩人自己) 的內心生活,詩人應該只表現單純的心情和感想之類,而無須就外表形狀去描述具體外在情境”
詩歌構思的過程包括以下的內容:
(1)提煉詩情。就是從壹般感受中尋覓顯示壹般感受的獨特感受,從***同感受中尋覓表現***同感受的具體感受。
(2)選取角度。抒發詩情應選擇合適的角度。壹般地講,有兩個大角度,壹是直抒胸 臆,詩人直接站出來抒情,用這個角度寫詩,應忌空泛,要創造出鮮明的個性化的詩人形象,否則容易直露。另壹個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寫感。
(3)布局謀篇。詩的開頭、結尾怎麽寫,各部分之間如何組成有機的整體,需要認真考慮。這就要思索在這首詩中,我用什麽把詩情串連起來壹般抒情詩,總是以情緒(感情)的變化的層次來貫穿的。
(4)錘煉語言。語言是詩的表現的最重要因素。在構思過程中極為重要,這是壹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
寫詩應該重視詩歌構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張:“沒有新的構思,沒有新的創造,就不要 動筆”。因此,構思必須做到:新、奇、巧。總結前人的經驗,有壹些技法是可以借鑒的。
如:象征構思,輻射構思,“道具”構思,借代構思,命題構思,矛盾構思,虛擬構思,反 意構思,側面構思,對比構思,對話構思,等等。
———————————————————————————————————
詩歌的語言
詩實際是壹種語言”、“作為詩的觀念的傳達手段,文字這個因素也和用在散文裏的表現有所不同,它在詩裏本身就是目的,應該顯得是精煉的。”“詩也不能停留在內心的詩的觀念上,而是要用語言把意造的形象表達出來。在這方面,詩又有兩種事要做:第壹,詩必須使內在的(心裏的)形象適應語言的表達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詩用語言,不能象日常意識那樣運用語言,必須對語言進行詩的處理,無論在詞的選擇和安排上,還是在語言的音調上,都要有區別於散文的表達方式。”
詩的根本語言是意象語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覺與情思。意象語言具有直覺性、表現性、超越性等特點,它更應該符合詩人主觀的感覺活動與感情活動的規律,而不是客觀的語法規律。這是詩性語言與實用語言的本質差別。所以,詩歌這種藝術無法以日常實用語言為媒介。
詩人只有對實用語言加以“破壞”、“改造”,如艾略特所說那樣“扭斷語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為詩的語言。為此,作詩必須研究詩的語言修辭,也就是要掌握詩的語言的表現手法。詩的語言表現方法主要有:比喻,起興,借代,反襯,象征,通感,矛盾修飾,虛實組合等。 此外還有其他的壹些修飾方法,它們都有助於詩情詩意的表現。習作者唯有通過閱讀、研究和多寫才能掌握詩的語言修辭技巧。 寫詩,不僅要重視修辭,還要重視詞句錘煉。古今的著名詩人都註意詩句的推敲和錘煉。 詩句的推敲,決不是單純的形式技巧問題,它與詩意、詩味,和表現詩的主題密切相關。
區別寫詩好壞的六要素。
壹、給妳的詩註入“新穎”
詩忌“陳”。
新是詩的靈魂。詩的立意、構思、意境、形象、想象、語言,無壹不要求新。要求新則忌“陳”,即忌陳腐、忌陳詞濫調、忌炒人剩飯。
創作,創即是生命線,無創之作,再好也白搭。
怎麽創?不照貓畫貓,也不照貓畫虎!不說人家說過的理,不用人家用過的意,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第壹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蠢才。
如寫松,妳壹味模仿古人說它四季常青、長青不老,寫梅,妳竭盡全能贊美它欺霜傲雪、芳香醉人,美倒是美了,但不新,不成為詩。何謂新?新與舊,相對而言。哲學的觀點是“新離不開舊,舊孕育著新”。如“七律”較之“古風”是新,但比起“五四”以來的新詩,它卻是舊了。故新是發展變化的。
詩的新,不是要妳寫出誰也讀不懂的“天書”,所謂新,是指作者要以新的感受、新的手法、新的意境,寫出新的生活入詩。
當然,形式上的新也可以壹試。如古代的回文詩、藏頭詩等,就是當時詩歌的新形式。現代詩人周振中寫了壹首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詩,其排列為:
壹
尊
巨
大
的
磨
刀
石
砥礪著
民族的意誌
這詩的外形就象碑,很好的創意,但不可常得。新還是要在新感受、新意境上下功夫。
治“陳”藥方——常寫常新,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二、給妳的詩放點佐料
詩忌“淡”。
此處的淡,是指“淡而無味”的淡。詩,是要給人品味的,它不應是水,而應是酒、是茶。它不在於濃郁,而在於醇香、有味(酸甜苦辣澀均可)。濃有濃的馥郁,淡有淡的清香。如果壹首詩寫得象水和蠟壹樣,嚼起來沒有壹點味道,人家何必去讀它?比如妳寫壹首歌頌故鄉的詩:故鄉/妳的房子是那樣的雄偉/妳的街道是那樣的寬敞/妳前面有玉溪河/後面有騎田嶺/旁邊有壹0七國道/故鄉美呀......
這詩當然索然無味。無味在哪?壹無意趣,二無形象。意趣和形象是詩的油鹽,沒有它們,妳就沒有掌握制造“味道”的能耐。
濃而有味:韓瀚壹首歌頌反四人幫英雄張誌新的詩《重量》:她把帶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的茍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這首詩只有五行,它直率而含蓄,自然而雄奇,形象可感而特別,有強烈的震撼力。
治“淡”藥方:把立意深刻、意境美、有聲有色有情趣等當佐料放入詩中。
三、讓妳的詩來點真情實感
詩忌“華”。
華,本來是個很好的字眼,它表示光彩、繁盛,多半用在好的意思上。我這裏指的華,是“華而不實”的華。忌“華”,是忌只有華美的詞藻,而沒有實在的內容。
初學寫詩(文)的人,認為詩(文)中多壹些漂亮的詞句,能給詩(文)增色,其實不然。美,首先應該是真善。如壹位姑娘有美麗的外表和心靈,舉止也端莊,那她不施粉黛也美;如她的容貌、心靈、行為均不美,而濃妝艷抹,更醜。
詩(文)的美不在於它的詞藻,而在於它的真實感情,語言的得體,思想和藝術的統壹。比方妳在花前月下與友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時候,音樂就不宜放粗獷、雄壯的進行曲,而夜鶯清唱、蛙鼓轟鳴才與此時此景協調。相反,如果妳在反映軍人浴血疆場時用的是輕歌漫語,堆壹些華麗的形容詞,這也不合適。
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全部是簡單明了的詩句,但它由遠到近,由景到意,全詩和諧,升華得體,就成了千古名詩。
所以,治“華”的藥方:有真實感情,語言得體、思想與藝術統壹。
四、找準妳詩的深入角度
詩忌“全”。
此“全”,是指面面俱到,寫詩不足取。壹首詩有它自己的容量,正如壹個口袋不可能盛下壹座大樓。面面俱到其結果只是面面無光。文學是作品是藝術品,它需要的是典型、是精華,並不是百科全書。張大千的荷花,只畫半片葉子、壹朵花蕾,就“壹葉知秋”,就反映了荷的風姿。
所以,治“全”藥方:不面面俱到,精心剪裁。
五、讓妳的詩用形象說話
詩忌“幹”。
忌幹癟、枯燥,忌只有骨頭沒有肉。材料只有骨架,有骨無肉,幹巴,讀了嘴巴起泡。如大家不嫌口渴,我給大家念壹首幹詩:基本路線指方向/毛澤東思想放光芒/無產階級專政牢又牢/繼續革命向前方。——這詩夠幹的,幹得連壹丁點肉也沒有,食之無味。
文學靠形象思維,用形象講話。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比、興,就是用形象講話。詩要不幹,就得形象。如實交代生活,豈能不幹?
治“幹”藥方:用形象說話。
六、讓妳的詩含蓄點
詩忌“直”。
人要直,文要曲。詩也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
盡管直偶爾也能出好詩,如“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因直抒情意、壯懷激烈而成千古絕唱,但為數不多。
我們說忌“直”,是說詩要寫得含蓄,詩句也要含蓄。比如寫宮廷黑暗、宮女幽怨的詩,唐朝詩人朱慶余《宮詞》詩句: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妳想想,她們在學舌的鸚鵡面前都提心吊膽過日子,在封建帝王們前還有什麽自由?這詩句就是好詩句。
治“直”藥方:含蓄。詩意與詩句含蓄,不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