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問的名言警句:
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壹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 ——普列漢諾夫
2、讀書好問,壹問不得,不妨再問。 ——鄭燮
3、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 名
4、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5、發明千千萬,起點是壹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9、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10、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
2.關於多問問題的名人名言壹、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出處:
出自《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白話譯文:
善於提問的人就像木工砍伐木頭,先從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後再砍木頭的節疤。
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處:
《論語·公冶長》
白話譯文: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三、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出處:
漢·王充《論衡·實知篇》: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雖大無難;不可知之事,厲心學問,雖小無易。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白話譯文:
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難明白;
不可以知道的事,即使用心學習和請教別人,事情再小也不容易弄懂。
所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學就沒有成就,不請教別人就不會知道。
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處:
《論語?述而》
白話譯文:
幾個人在壹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
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壹樣的缺點,若有,要壹起加以改正。
五、問清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處: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白話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壹起移動。
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3.關於提問的名言警句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壹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 ——普列漢諾夫
2、讀書好問,壹問不得,不妨再問。 ——鄭燮
3、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 名
4、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5、發明千千萬,起點是壹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9、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10、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 根
4.問壹些關於詩句的問題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壹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山 :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5.問有關詩句的問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①。散入珠簾濕羅幕②,狐裘不暖錦衾薄③。
將軍角弓不得控④,都護鐵衣冷難著⑤。瀚海闌幹百丈冰⑥,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⑦。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掣紅旗凍不翻⑨。
輪臺東門送君去⑩,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狂風席卷著大漠北塞,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好似突然壹夜間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飄飄而落,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狐皮裘再不覺暖和,錦緞被褥也感到單薄。
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百丈巨冰,慘淡的愁雲凝滯,仿佛壓低了天空。
中軍帥中擺下酒筵,為武判官歸京送行,胡琴、琵琶伴著羌笛,起舞和鳴。紛紛揚揚的暮雪飄落在軍營轅門,寒風狂舞的紅旗,此時也凍挺凝結,成為壹抹靜止的紅雲。
在輪臺東門送居離去,那飄飄灑灑的大雪已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回路轉,再也見不到君。
雪地上空留著壹排馬行的蹄痕。 [賞析]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裏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壹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
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壹點暖色、壹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歸園田居》中寫到: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壹)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壹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裏聞。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上送客遊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裏聞。
6.表達疑問的詩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雙鬢已先斑.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州橋 範大成
州橋南北是天街,老父年年等架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7.關於思考問題的詩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註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蒙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壹,非學也.
解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壹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壹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壹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壹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壹致的.
8.關於我國古詩文的問題(寫詩句)(答得好加分)1.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沈 人壽幾何?逝如朝霞。
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少年易學老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難留,時易損 人誤地壹時,地誤人壹年 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 天波易謝,寸暑難留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歡娛不惜時光逝 時間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時間是壹條金河,莫讓它輕輕地在妳的指尖溜過(拉丁美洲)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釘子是敲進去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辛勤的蜜蜂永遠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
——高爾基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 劉向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 莎士比亞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學誠 善於想,善於問,善於做的人,其收效則常大而且快。
----- 謝覺哉 書就是社會,壹本好書就是壹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 ------ 波羅果夫 無論掌握哪壹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達 · 芬奇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 伏爾泰 壹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於壹間房子沒有窗子。 ----- 約翰森 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沈;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培根 每壹本書是壹級小階梯,我每爬上壹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籍。
——高爾基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
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郭沫若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麽鑒別力。
——赫爾岑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魯迅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朱熹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冰心)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壹日,可得壹夜安眠;勤勞壹生,可得幸福長 眠 --達·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壹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妳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妳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壹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壹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壹的靈感 --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誌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 —— 比豐 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 英國 科學是為了那些勤奮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知識淵博的人 —— 約瑟夫·魯 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於天賦 —— 約翰·塞爾登 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沈默寡言 —— 富蘭克林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壹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為學莫重於尊師。
——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疾學在於尊師。
——《呂氏春秋勸學》 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
——《呂氏春秋.勸學》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
隆禮:尊崇禮義)——《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