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蟬蝶詩句

關於蟬蝶詩句

1.跪求描寫蟬和蝶蛻變的古詩詞

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關於蝶蛻變的古詩詞還真不好找,推薦壹個有蝶的吧!

李商隱<蝶>四首

其壹

孤蝶小緋徊,

翩翾粉翅開。

並應傷皎潔,

頻近雪中來。

水調歌頭

濯足夜灘急,曦發北風涼。

吳山楚澤行遍,只欠到瀟湘。

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

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制荷衣,紉蘭佩,把瓊芳。

湘妃起舞壹笑,撫瑟奏清商。

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

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2.關於蝴蝶的詩句

1、蝴蝶 齊已(唐)

何處背繁紅,迷芳到檻重。分飛還獨出,成隊偶相逢。

遠害終防雀,爭先不避蜂。桃蹊牽往復,蘭徑引相從。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濃。可尋穿樹影,難覓宿花蹤。

日晚來仍急,春殘舞未慵。西風舊池館,猶得采芙蓉。

2、《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春夕旅懷》 崔塗(唐)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裏,杜鵑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3.描寫“螳螂”的詩句有哪些

1、飄飄綠衣郎,怒臂欲當轍。——《畫草蟲八物 螳螂》宋代:李綱

譯文:得意的穿著綠色衣服的螳螂,憤怒的甩著他的手臂想要留下痕跡。

2、螳螂不是當車者,接葉攀條隱綠叢。——《題畫 其八 花下螳螂》清代 成鷲

譯文:螳螂並不是用身體擋車的人,藏在樹葉中攀附著枝條消失在綠叢之中。

3、身狹牙尖大肚皮,腳前喬立仰頭窺。——《論螳螂形》宋代 賈似道

譯文:身體細長牙齒鋒利,有著很大的肚皮,前腳支撐著站立著仰頭窺視著。

4、昂頭雙眼映林明,會出當車奮臂行。——《螳螂》明代 朱之蕃

譯文:昂起頭來兩只眼睛裏倒映出森林,會使用前臂去擋住車而奮力前行。

5、綠條茂陰時,冠角奮其臂。——《題雜畫四首 其二 螳螂》明代:歐大任

譯文:當樹木枝葉繁茂的時候,妳就可以叨叨螳螂的趴在樹枝上鍛煉他的手臂和觸角。

4.形容“螳螂”的詩句有哪些

1、《論螳螂形》

年代: 宋 作者: 賈似道

首短身長何足用,羽翅好是航船。

若還六足盡尖長,此是螳螂最堪用。

2、《贊張英玉蟬驚螳螂圖》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壹螳踉蹲上枯柳,壹螳欲上鼓劍走。

驚蟬側翅著樹枝,性命幾成落渠手。

物生遠害當知幾,不知猶可況已知。

千枝何處無風露,莫曳殘聲急飛去。

3、《螳螂捕蟬詩》

年代: 宋 作者: 袁甫

鳴蜩善擇木,木美葉敷腴。

國於美蔭中,自慶無他虞。

螳螂伺其便,欲進復趦趄。

怒臂俄壹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纏須臾。

均之細微物,壹何強弱殊。

蜩科汝無識,自知其過歟。

物在宇宙間,謹默酒安居。

今汝獨聒聒,書夜長喧呼。

汝鬧力不足,彼靜智有余。

勝負此決,誰謂汝非辜。

螳螂即得意,自謂零點良圖。

那知僅壹飽,燕鵲已窺覦。

出爾反乎爾,胡能獨全軀。

乃知禍與福,不系巧與愚。

曉曉固不免,默默復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觀厥初。

4、《晚鐘》

年代: 現代 作者: 馬壹浮

螳螂緣蜩枝,黃雀伺其後。

少年挾彈來,四物同機彀。

5、《演雅》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桑蠶作繭自纏裹,蛛蝥結網工遮邏。

燕無居舍經始忙,蝶為風光勾引破。

老鶬銜石宿水飲,穉蜂趨衙供蜜課。

鵲傳吉語安得閑,雞催晨興不敢臥。

氣陵千裏蠅附驥,枉過壹生蟻旋磨。

虱聞湯沸尚血食,雀喜宮成自相賀。

晴天振羽樂蜉蝣,空穴祝兒成蜾蠃。

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燭甘死禍。

井邊蠹李螬苦肥,枝頭飲露蟬常餓。

天螻伏隙錄人語,射工含沙須影過。

訓狐啄屋真行怪,蠨蛸報喜太多可。

鸕鶿密伺魚蝦便,白鷺不禁塵土涴。

絡緯何嘗省機織,布谷未應勤種播。

五技鼯鼠笑鳩拙,百足馬蚿憐跛鱉。

老蚌胎中珠是賊,醯雞甕裏天幾大。

螳螂當轍恃長臂,熠燿宵行矜照火。

提壺猶能勸沽酒,黃口只知貪飯顆。

伯勞饒舌世不問,鸚鵡才言便關鏁。

春蛙夏蜩更嘈雜,土蚓壁蟫何碎瑣。

江南野水碧於天,中有白歐閑似我。

5.關於昆蟲的詩句

(1) 蟬聲響亮而高遠,古往今來,那“知了,知了”的鳴唱,曾使情感豐富而細膩的詩人們寫下了諸多優美動人的詩篇。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壹處。

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裏,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壹枝。

……”(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二)蜜蜂蜂 作者: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三)蝴蝶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註釋 [題解] 本詩作者楊萬裏,南宋著名詩人,壹生寫詩兩萬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寫景詩。他的詩清新風趣,構思巧妙,語言通俗,自成壹家,在當時與陸遊等人齊名。

本詩是壹首描寫田園風光的七言絕句。宿:住宿。

新市:地名,位於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徐公店:壹個姓徐的人家開設的客店。

公:古代對男子的通稱。詩題暗示了詩歌內容為詩人在徐公店住宿時所看到的景象。

《春夕旅懷》 崔塗(唐) 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裏, 杜鵑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 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 (此詩用清麗的語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鄉之情表現得形象生動,富有詩意) 《驕兒詩》 李商隱 欲爭蛺蝶輕,未謝柳絮疾。

(寫少年活潑飛奔追蝴蝶抓柳絮) 《雜詩之八》 (晉)張協 述職投邊城,羈束戎旅間。 下車如昨日,望舒四五圓。

借問此何時?蝴蝶飛南園。 流波戀舊浦,行雲思故山。

閩*越衣文,胡馬願度燕。 土風安所歸,由來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謝眺 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 《春感詩》 (唐)李白 塵縈遊子面,蝶弄美人釵。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飛飛雙蛺蝶,低低兩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流轉, 暫時相伴莫相違。

[水調歌頭](泛湘江) (宋)張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滄浪。 蟬蛻塵埃外, 蝶夢水雲鄉。

[思佳客] (宋)吳文英 迷蝶無蹤曉夢沈, 寒香深閉小庭心。 《晚日後堂》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 岸柳垂長葉, 窗桃落細跗。

花留蛺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劉令嫻(女) 鳴鸝葉中響,戲蝶花間鶩。

《滿江紅·點火櫻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傳千裏夢, 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 歸難得。

(希望王師北定思念故鄉) 《青陵臺》 (唐)李商隱 青陵臺畔日光斜, 萬古貞魂綺莫霞, 莫訝韓憑為蛺蝶, 等閑飛上別枝花。 《李義山詩集》 《詠蝴蝶》 (北宋)謝逸 狂隨柳絮有時見, 舞入梨花何處尋。

江天春晚暖風細, 相逐賣花人過橋。 (謝逸作蝴蝶詩三百首,人號謝胡蝶,《豫章詩話》 ) 《荊南竹枝詞·詠梁祝》 (清)史承豫 讀書人去剩荒臺, 歲歲春風長野苔。

山上桃花紅似火, 雙雙蝴蝶又飛來。 寧波梁祝墓上,宜興祝英臺讀書處,常有蝶聚,當地設“雙蝶節”於農歷三月壹日 (祝英臺生日) 《江行》 (唐朝)魚玄機 大江橫抱武昌斜, 鸚鵡洲前萬戶家。

畫舸春眠朝未足, 夢為蝴蝶也尋花。 後二句,極言江上春色迷人,雖在夢寐之中,亦覺情思搖漾。

空靈雋妙,傳神語外。 《晴景》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兼無葉裏花。

蛺蝶飛來過墻去, 應疑春色在鄰家。 《詠蛺蝶》 梁簡文帝 復此從鳳蝶, 雙雙花上飛; 寄語相知者, 同心終莫違。

詠英臺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開想玉顏。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李商隱蝶>四首 其壹 孤蝶小緋徊, 翩翾粉翅開。 並應傷皎潔, 頻近雪中來。

其二 葉葉復翻翻, 斜橋對側門。 蘆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溫。

西子尋遺殿, 昭君覓故村。 年年芳物盡, 來別敗蘭蓀。

其三 初來小苑中, 稍與瑣圍通。 遠恐芳塵斷, 輕憂艷雪融。

只知防灝露, 不覺送尖風。 回首雙飛燕, 乘時入綺櫳。

其四 飛來繡戶陰, 穿過畫樓深。 。

6.關於“蝶戀花”的古詩詞

蝶 戀 花 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 更漏將闌,轆轤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幹橫鬥柄, 露寒人遠雞相應。 品評 此首純寫離情,所以題曰: “ 早行 ” 。

這很易使人聯想到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出現在詞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風中離家時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景。

篇中沒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間也很少有連結性詞語,所以,詞中的離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繪的不同畫面,靠人物的表情、動作和演出來完成的。 上片寫別前。

開篇三句自成壹段。 “ 月皎驚烏棲不定 ” 寫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烏鴉誤以為天明,故而飛叫不定。

這是從視覺與聽覺兩方的感受概括出來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 “ 更漏將闌,轆轤牽金井 ” 兩句,點明將曉。

這是從聽覺方面來寫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經快要滴盡,夜色將闌。

同時遠處傳來轆轤的轉動聲,吊桶撞擊著井口聲,已經有人起早汲水了。這三句表現出由深夜到將曉這壹時間的進程。

“ 喚起 ” 兩句另是壹段,轉寫女方的悲傷。 “ 喚起 ” 的施動者是誰?這女人由誰喚起?過去有兩種解釋,壹種認為是行者, “ 知天已曉,喚起所別之人 ” ;壹種認為 “ 聞烏驚漏殘、轆轤聲響而驚醒淚落。

”“ 喚起 ” ,既是前三句不同聲響造成的後果,同時又是時間演變的必然進程:離別的時刻來到了。所以,就全篇來看,似以後壹種解釋為佳。

如解釋為行者把女方 “ 喚起 ” ,則自然要沖淡這首詞所表出的那種離情的深刻性。 “ 兩眸清炯炯 ” ,也非睡足後的精神煥發,而是離別時的情緒緊張與全神貫註。

聯系下句 “ 淚花落枕紅綿冷 ” ,可見這雙眼睛已被淚水洗過, “ 喚起 ” 之後,仍帶有淚花,故壹望而 “ 清 ” ,再望而 “ 炯炯 ” 有神。同時,這壹句還暗中交待出這位女子的美麗,烘托出傷別的氣氛。

“ 冷 ” 字還暗出這位女子同樣壹夜不曾合眼,淚水早已把枕芯濕透,連 “ 紅綿 ” 都感到心寒意冷了。王世貞在《藝苑危言》中說這兩句: “ 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

” 下片寫別時、別後。前三句寫別時依依難舍之狀,曲折傳神。

“ 執手 ” ,分別時雙方的手相互緊握。 “ 霜風吹鬢影 ” ,是行者飽看女方,刻印下別前最深刻的印象:鬢發在秋季晨風中微微卷動。

“ 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 二句,看似寫情,實則是寫動作。 “ 徊徨 ” ,也就是徘徊。

作者幾度要走,卻又幾度轉回來,相互傾吐離別的話語。這話語滿是離愁。

“ 難聽 ” 不是不好聽,而是令人心碎,難以忍聽。終篇兩句寫別後景象,又是壹段。

這兩句寫行者遠去,但還戀戀不舍地回頭遙望女子居住的高樓,然而這高樓已隱入地平線下去了,眼中只見鬥柄橫斜,天色放亮,寒露襲人,雞聲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遠了。

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 “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如真清之 ‘ 斷腸院落,壹廉風絮。

' 又 ‘ 掩重關、偏城鐘鼓 ' 之類是也。 ” 其實, “ 樓上闌幹橫鬥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 也是 “ 以景結情 ” 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本詞最顯著的特點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畫面組成,並配合以不同的聲響。正是這壹連串的畫面與音響的完美組合,才充分表現出難舍難分的離情別緒,形象地體現出時間的推移、場景的變換、人物的表情與動作的貫串。

詞中還特別註意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精心刻畫,如 “ 驚烏 ” 、“ 更漏 ” 、“ 轆轤 ” 、“ 霜風 ” 、“ 鬢影 ” 、“ 鬥柄 ” 、“ 雞鳴 ” 等等。與此同時,作者還特別著意於某些動詞與形容詞的提煉,如 “ 棲不定 ” 的 “ 棲 ” 字, “ 牽金井 ” 的 “ 牽 ” 字, “ 喚起 ” 的 “ 喚 ” 字,還有 “ 吹 ” 、“ 清 ” 、“ 冷 ” 等等,這壹系列手法綜合起來,不僅增強了詞的表現力,而且還烘托出濃厚的時代氣息與環境氛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真實感。

強煥說周詞 “ 撫寫物態,曲盡其妙 ” ;王國維說他 “ 言情體物,窮極工巧 ” ,這些,都是有得之言,切中要害。 蝶戀花 李清照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