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折柳的詩句有 1.有關折柳的詩句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絲絲拂面。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壹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
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2.關於折柳的詩句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壹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裏長堤,壹步壹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有關折柳的詩句
1、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 譯文:纖纖的楊柳條我將妳折下來,拿妳去送予人遠方知心的人。
2、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譯文: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壹片相思。 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譯文: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
出自:唐·楊巨源《折楊柳》。 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壹枝楊柳吧。
5、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出自:唐·魚玄機《折楊柳》。
譯文:每天送別時依依不舍,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4.有關折柳的詩句
1、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
譯文:纖纖的楊柳條我將妳折下來,拿妳去送予人遠方知心的人。
2、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譯文: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壹片相思。
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譯文: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
出自:唐·楊巨源《折楊柳》。
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壹枝楊柳吧。
5、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出自:唐·魚玄機《折楊柳》。
譯文:每天送別時依依不舍,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5.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折柳送別”的文化內涵壹、“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時壹種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壹種時尚。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裏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從“折盡向南枝”和“柔條過千尺”這樣的詞句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習俗、時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別的地點多在長亭、橋頭或大堤,如周邦彥詞中提到的“隋堤”,還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橋)即是。
送別時不僅折柳相送,餞行飲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時還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現成的,幾乎當時有點文化的人都可隨口唱出;詩人們當然更要吟詩賦詞以相贈。在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與“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相關的作品,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觀。
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003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就是柳絮。
蘇軾有《楊花詞》)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壹絲柳、壹寸柔情。”詩詞中不僅寫“折柳送別”這種行動,而且,凡是與柳相關的詞語都要拿來抒發分別時的離愁別恨,朋友間的厚意深情。
如“柳絲”、“柳枝”、“柳陰”、“柳色”、“煙柳”“柳綿”(又可說成是“柳花”、“楊花”、“柳絮”)、“楊柳”、“折楊柳”、“楊柳春”、“楊柳依依”等等。“折柳”詩詞中,還有壹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愛上了都城名妓聶勝瓊。李將回原籍時,聶勝瓊為之送別,飲於蓮花樓,唱了壹首詞,末壹句是:“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為這,李之問又留下來住了壹個多月。後來因為妻子催促太緊,李不得不悵然離去。
不到十天,聶勝瓊寫了壹首《鷓鴣天》,寄給李之問。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裏,回家後被妻子發現。
李只得以實相告。李夫人讀了《鷓鴣天》,見其語句清健,非常高興。
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反而拿出私房錢讓李之問去都城迎娶聶勝瓊。聶勝瓊《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壹唱陽關後,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二、“折柳”之緣由分別時為什麽要折柳相送呢?常見的解釋是,“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壹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別作為壹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恐怕不是壹個“諧音”就能解釋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
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壹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
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壹切順遂。這壹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為,這還不是“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俗的最初緣由。最早的淵源應該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
理由有三:壹是這詩句來自《詩經》,而且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楊柳依依”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後來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作為五經之壹,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疑的,古人作詩講究“無壹字無來處”,當然來自經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楊柳春”改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為不妥。
總之,“折柳送別”應該有“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這樣三個緣由。三、“折柳”之樂曲“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系在壹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與之相關的樂曲有這樣三首:壹是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枝》。有壹首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李白《塞下曲》:“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還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聞笛》,這兩首詩中所言“聞折柳”,都應該是《折楊柳枝》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稱《陽關三疊》。
其實原來並不是壹首歌曲,只是王維寫的壹首詩《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來由樂人譜入樂府,當作送別曲,並把末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反復重疊歌唱,所以稱為《陽關三疊》。這在唐朝是壹首非常流行的送別曲。
三是唐朝的《楊柳枝詞》。是唐教坊曲名,作者。
6.古代折柳送別的詩句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
全詩扣緊壹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余蘊,令人回味無窮。洛城:即洛陽,今屬河南。
玉笛:玉制或鍛玉的笛子。玉:指玉石。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滿: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聞:聽;聽見。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
、故園:指故鄉,家鄉。
7.有關折柳的詩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絲絲拂面。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壹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
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8.折柳送別的詩句 古詩的古詩
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1、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
——鮑照《三日詩》 2、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 3、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
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4、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歌》 5、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7、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8、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
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幹濕汝衣。 10、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
——梁簡文帝蕭綱《春日詩》 11、清江壹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 13、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
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1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15、曲成攀折處,唯有怨別離。
——岑之敬《折楊柳》 16、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 17、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18、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19、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20、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