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詩的演變歷史
(1)《詩經》作為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其中的勞歌、戀歌、戰歌、祭歌、哀歌、頌歌、節令歌等等,為後世提供了抒情敘事的多種詩歌樣式。
(2)承接《詩經》而下的是《楚辭》,它最初泛指楚地各種民間歌謠,特指屈原、宋玉創作的詩體,《楚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這首長篇抒情詩反映的是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憤慨,以及熱愛宗國甘願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發了自己遭到不公待遇的哀怨。
到了兩漢時期,詩歌有了壹個專門搜集管理的部門,進而形成了漢樂府詩。代表作品有《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其中《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被稱為“樂府雙璧”,是漢樂府敘事詩中最傑出的代表。
(3)進入東漢之後,文人詩歌創作以五言取代了傳統的四言成為了新的詩歌樣式,完整的七言詩篇也在這時候產生,如張衡的《四愁詩》,最早進行五言詩創作的是班固的《詠史》,秦嘉的《贈婦詩》是漢代文人五言抒情詩的成熟之作。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阮籍和嵇康是這壹時期的代表,兩晉詩壇熠熠生輝,出現了以王羲之《蘭亭集序》為代表的蘭亭詩,更對後世文人雅集、詩酒唱和產生了影響。隨著時局的動蕩,出現了以陶淵明為代表的田園詩派,陶詩承應了《古詩十九首》,魏晉詩歌在這壹時期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峰。
(4)南北朝民歌與地方統治密不可分,這壹時期的詩風主要以水鄉為主,代表作有《西洲曲》,全詩四句壹換韻,並且運用連珠格的修辭法,是南朝民歌中藝術性最高的壹首詩,北朝的詩以《木蘭詩》為代表,其多書寫北方景色與以鮮卑為主的各民族風習。
(5)魏晉至南朝,詩歌註重語言的形式美和音樂美,是詩歌發展的重要趨勢,“永明體”的產生,更為律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代表人物有沈約、謝朓。東晉到劉宋之際,門閥制度下的家族文學興起,詩人集團形成,南朝民歌從市井流入宮廷,“宮體詩”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