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春的詩句並點評

關於春的詩句並點評

1.關於春天的詩句(含點評)急求啊

描寫春天的詩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壹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壹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裏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壹點細芽,遠看壹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壹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壹夜風:壹夜春風。

唐 王涯《春遊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壹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2.壹句寫春的詩句和評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

賞析: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壹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壹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壹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壹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壹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3.關於春的作文 古詩及點評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描寫春天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壹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描寫春天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壹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

這裏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壹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

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壹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後,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

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

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這是南宋詩人楊萬裏的《春日》。

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

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裏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

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和尚僧誌南的《絕句》。

這是壹首描寫春遊的絕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遊興,於是走出廟宇,觀賞春光。

駕著小篷船出遊,將船停泊在古樹下,拄著藜杖橋東漫步。雖是平鋪直敘,但古木陰中停泊著小船,這個畫面很雅,很古樸,頗如壹幀中國古代的文人畫。

後兩句準確精練地表現了春天杏花盛開,小雨紛紛,楊柳飄舞,東風和暖的美麗而宜人的景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首詩情與景匯,物與心諧,詩人抓住春風春雨的特點,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壹、二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裏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裏,春光明麗,草長鶯飛,楊柳以長長的枝條輕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

三、四句描述了壹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裏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

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這是宋代詩人晁沖之的《春日》。

這是壹首寓情於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凈,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

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4.要10首有關春天的古詩及賞析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5.春天詩句及評析

杜審言 唐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註解:

1、和:指用詩應答。

2、晉陵:現江蘇省常州市。

3、淑氣:和暖的天氣。

4、古調: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遊望》。

韻譯:

只有遠離故裏外出做官之人,

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化更新。

海上雲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

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

晴朗的陽光下綠蘋顏色轉深。

忽然聽到妳歌吟古樸的曲調,

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評析:

因物感興,即景生情。詩人寫自己宦遊他鄉,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壹開頭就發出感慨,說明離鄉宦遊,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中間二聯具體寫“驚新”,寫江南新春景色,詩人懷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聯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

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對仗工整,結構細密,字字錘煉。

回答者: 水漫靈山 - 榜眼 十二級 2-14 15:08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註 解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

1、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 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壹片。

(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

(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

(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遊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壹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譯文

行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

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茂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6.壹句寫春的詩句和評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賞析: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壹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壹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壹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壹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

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壹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7.春天的詩(點評)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作品評述

[1]原註:斛斯融,吾酒徒.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蔔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壹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沈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壹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壹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沈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余韻.讀這首絕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壹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壹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既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壹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壹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余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麽?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