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男女互贈信物的詩句

關於男女互贈信物的詩句

1.古人朋友之間有互贈的習俗,舉例詩句

簪子簪又稱搔頭,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

也有象征“正室”尊嚴的意味。周宣王的姜後有“退簪勸政”的佳話:說的是周宣王荒疏國政,姜後為了規勸他,就退去發簪長跪於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難當,從此勵精圖治。

《鼓吹曲詞·有所思》寫壹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精心制作壹支簪子,聽聞情人另有所愛後,她把簪子燒掉後“當風揚其灰”,表達不會做小三的決心。香囊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

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

《紅樓夢》中,黛玉送給寶玉壹個香囊,後來誤會他送給了別人,賭氣把正做的壹個剪了,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戀愛中的小女兒情態躍然紙上。

羅裙裙子,在文學著作以及影視作品裏,經常看見關於裙子的句子。尤其是那壹句“石榴裙下……”,幾乎已成不朽名句。

古代的女子,都喜歡在裙子上面做裝飾,以承托愛情。羅帕羅帕是較為私密的東西,古代多用於傳情,帶著說不清道不盡的纏綿之意。

“有女子,手執羅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佇立於萬花從中,借著帕角的飄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齒的尷尬,又平添了幾分嬌媚,讓人憐愛之意頓生。玉如意古代宮廷裏的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後玩賞。

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壹種信物,在皇帝選後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壹種高貴的禮品。

每逢皇帝即位、帝後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後敬獻如意。釵子著名詞人,辛棄疾在《祝英臺近·晚春》中言:“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釵不僅是單壹的裝飾物,亦代表著寄情。

古時候戀人或夫妻之間,有壹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壹分為二,壹半贈給對方,壹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時,再 合在壹起。手鐲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如“跳脫”等。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仙女萼綠華贈羊權金和玉跳脫。

蒲松齡《聊齋誌異·白於玉》中也有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鐲送給他留念的橋段。玉佩“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正與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從容的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制有禮,既不猴急,又不疏遠。互贈習俗很多,受字數限制以上供參考。

2.古代,壹般男女定情信物,壹對壹對的那種,是哪些信物呢

男子對女子 1、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壹種我國古代女性的纏繞於臂的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壹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麽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壹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壹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別》中寫道: 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

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學禁錮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壹位敢於沖破藩籬,熱烈追求個人幸福的女子,這首詩表達了她與戀人分別後肝腸欲斷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漸消瘦,憔悴,以至於纏臂金都松脫了。

可惜她到底沒有見到她思念的人,因為她愛的人最終選擇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寫下“待封壹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幸人。”後抑郁而終。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約指壹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壹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壹睹,後面無期,以指環壹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裏。《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註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 “撚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

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

宋李昉《太平廣記》裏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這場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範攄《雲溪友議》中寫書生韋臯少時遊江夏期間,與少女玉簫從相識到相戀的故事。韋臯臨回家鄉前送給玉簫壹枚玉指環,發誓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後會來娶玉簫。

然而七年光陰過去了,薄幸的韋臯卻不復再來,癡情的玉簫絕望地滄呼:“韋家郎君,壹別七年,是不來矣!”竟絕食而死。人們憐憫玉簫這壹場悲劇,就把韋臯送給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後,韋臯官運亨通,做到西川節度使,才輾轉得知玉簫的死訊,他悔恨不已,於是廣修經像,以懺悔過去的負心。後來有人送給韋臯壹名歌姬,名字容貌竟與玉簫壹模壹樣,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環的肉環隱現,韋臯知道是玉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終於以再生緣的形式實現了隔世的結合。

是耶非耶?為了人間有情人終局的美滿,只好姑妄信之了。 這個故事裏還有壹段寫韋臯憑借少翁招魂之術與玉簫的魂魄相會的情節,讓現代的人們體會了壹個古代癡心女子對薄情人負約的責備。

相會以後,臨去時玉簫對韋臯說:“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緣丈夫對感情承諾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帶著微笑說出來的,這樣的微笑卻帶著何等的沈痛。千載之後,這段文字還讓我們讀來感慨萬千,而古代女子依人為活的命運註定玉簫只能如此。

當相思空擲了,還是如此難舍難棄的眷戀,望穿秋水地想念,壹枚戒指誤了她這壹世,她又壹往無悔地戴著它到了來世。 戒指既然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詩》所寫“欲呈纖纖手,從郎索指環。”或許可以說明古代,甚至是現代女子對戒指的那壹份難言的情懷,這個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卻最重。

滿懷著希望,伸出手來讓心愛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許幸福地戴上壹輩子,或許有壹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3、耳環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誌》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

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珰、耳環、耳墜等樣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閑情偶記.生容》裏將耳飾裏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復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壹簪壹珥,便可相伴壹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

是否也因為這首詩讓人覺得以耳環為信物透著悲情?元末張惠蓮悼念亡夫的《竹枝詞》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憶把明珠買妾時,妾起梳頭朗畫眉。 郎今何處妾獨在,怕見花間雙蝶飛。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 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

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安史亂起,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壹行人倉皇西狩,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

3.關於男女幽會的詩詞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無限,***飲壹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甘美。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頻日雅歡幽會,打得來來越殺。說著暫分飛,蹙損壹雙眉黛。無奈,無奈,兩個心兒總待。

出自:《宴桃源》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但願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以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 。

出自:《征部樂》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墻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幸,只消今日無情。 。

出自:《清平樂》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壹聲雞,又報殘更歇。秣馬巾車催發。草草主人燈下別。山路險,新霜滑。瑤珂響、起棲鳥,金鐙冷、敲殘月。漸西風緊,襟袖淒冽。遙指白玉京,望斷黃金闕。遠道何時行徹。算得佳人凝恨切。應念念,歸時節。相見了、執柔荑,幽會處、偎香雪。免鴛衾、兩恁虛設。 。

出自:《塞孤》 年代:宋 作者: 柳永

長安紫陌春歸早。亸垂楊、染芳草。被啼鶯語燕催清曉。正好夢、頻驚覺。當此際、青樓臨大道。幽會處、兩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長年少。 。

出自:《迎春樂》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4.古代男女之間定情信物都有啥

古代的情侶中什麽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兩個人的定情信物,壹塊玉佩、壹束秀發、壹個香囊、甚至是童子用來玩樂的竹馬,都可以成為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而且,每樣定情信物都有它合理的解釋。

玉佩通常是文化人之間表達情意的信物,表現的是壹種溫潤悠遠、節制有禮的情愛。當然了,這個需要有壹定的經濟基礎的,否則在物資匱乏的古代妳是買不起壹塊玉佩的!香囊是情侶之間最常用的信物,因為在先秦時,香囊是年輕人每天隨身佩戴的物品,所以戀人之間也會方便地把它當做禮物進行互換,很方便的呦。

5.請問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有哪些

紅豆 出門順風栽楊柳 清明前後,谷風習習,柳條依依,柳葉如眉,不禁想起溫州鼓詞藝人吟唱的“出門順風栽楊柳,回家金杏滿樹紅”的俚語。

溫州人素有外出務工經商的習慣,每年清明前後,春和景明,便打點家生夥出門做生意,家人鄰裏預祝他順風順水在外地發達賺銀,廣進財源。像楊柳那樣栽到哪裏,就在哪裏生根、立業,葉茂枝盛,待到秋後回家時,門前屋後金杏滿枝碩果,紅紅似火。

這雖是壹句古老的吉祥討彩的祝語,卻應驗當今數百萬溫州能人在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以至越洋過海在外國創業之身,像楊柳那樣隨土而安、異域生財。數不盡的溫州村、溫州城正是溫州人出門順風栽楊柳的寫照,更是溫州人的驕傲。

楊柳,不僅是溫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華民族借以詠吟胸臆、寄托心誌的具有詩情畫意的素材,側面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澱。 楊柳的柳字與留字諧音,提到柳便在人們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親人的意境。

早在漢代便有折柳送別暗寓殷勤挽留之情。到隋唐兩宋更盛。

隋代無名氏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唐代長安東邊的灞水上有座灞橋,是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風。

因而灞水兩岸遍植楊柳。南朝那位才盡的江郎曾有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句子,後人便改稱灞橋為銷魂橋。

唐代裴說《柳》詩:“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壹何頻,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怨柳樹無情,實怨離人無情。

被誤歸李白名下的《憶秦娥》詞中“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灞陵就是指這座銷魂橋。離人在此橋折柳話別,難禁熱淚。

現代常聞於歌壇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風笛聲中的柳絲來抒發“知交半零落”後好友又要分手的傷感! 古人也有為被送客者所折的柳條而惋惜、抱怨的。唐敦煌曲子詞中《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偏心,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去那人拋,恩愛壹時間。”

詞人借用揚州長江岸邊任人攀折的柳枝為命運悲慘的歌伎呼號。這人折去,那人隨手拋擲,恩愛只在壹時之間,何等勢利,可謂維妙維肖。

以上摘句,都透露出傷感與淒慘的情調。還是北宋歐陽醉翁的《阮郎歸》詞:“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寫得活潑。

把沐浴春光的少女賞春時的歡快心情寫得十分誘人,顯得欣喜。他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又透露戀人的期待。

其實,我們溫州的“出門順風栽楊柳”最有春風得意,事業必成的信心。隨土而安,比依戀故土更有出息,充滿陽光。

說起依戀故土,也難怪中國人多情。因為中國人幾千年來過著農耕生活,那種植根於農業生產眷戀故土,思鄉懷歸的情蘊特別濃郁。

早在2500年前周代的《詩經·小雅·采薇》的最後壹章,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壹句。這位長期參加征戰的老兵,解甲歸田回憶剛出征時,門前那婀娜擺拂的柳枝依依眷戀地像與他執手牽衣不忍松手。

通過柳條依依的物象成為惜別的意象,以至升華為對故土家園眷戀的意境,真切動人。唐人王之渙七絕“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句,為楊柳叫屈,並不是它不知春,不發芽,只因為玉門關在春風不度之處啊!也側面反襯征人在邊塞的艱苦環境。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用楊柳寫戀人惜別更具深意。南宋陸遊重暮之年重遊沈園,故地遺蹤勾引起對已死戀人唐婉懷念,有“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的詠嘆。

沈園老柳,鑒湖老翁相對而泣、催人涕下。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中有“柳絲長,玉驄難系”的曲詞,依依柳絲雖是相思所托,但也無法系住張生的馬。

經曲折追求而終成眷屬的有情人又遭離別,怪不得鶯鶯“遙望十裏長亭,頓時減了玉肌”。 楊與柳原是同科異屬的植物,我國歷來楊柳連稱。

她不僅垂垂飄擺的枝條其甚柔情蜜意,更有柳絮楊花惹人產生無限情愫。南朝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記載:“謝太傅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東晉太傅謝安雪日出題,他的兄長無奕之女道韞用隨風飄舞的柳絮來形容白雪,形神兼備,神妙無比,成千古佳話。

謝道韞從此獲才女美名。嗣後,人們寫楊花柳絮的詩詞便大批湧現。

其中素推東坡居士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揚花詞》最為有名。此詞首句“似花還似非花”,詞中寫“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結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學士以楊花比人,十分貼切,比他的同僚章質夫詞高出壹籌。

蘇詞之前,楊花之名不甚好聽,被比作朝三暮四的女人,謂之“水性楊花”。東坡替她平反、正名,還她純真重義、幽怨多情的女兒本色。

楊柳定會謝他! 踏“楊柳岸”,吟“曉風殘月”,讓我們舒展想像的翅膀,馳騁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廣闊天空,讓楊枝柳絮隨我們壹起陶冶性情、怡悅心胸,提高生活質量,其樂無窮。

6.最適合情侶互贈的詩集 有哪些 推薦壹下

壹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妳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壹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壹棵樹 長在妳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妳走近 請妳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妳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妳身後落了壹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雕零的心

席慕容的我覺得蠻好的 推薦這首給妳 挺經典的 給情侶之間的印象會很深刻

那推薦妳 海子的愛情詩集 讀起來 真的有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感覺 情侶聽了 會感覺很溫暖 如果您滿意我的答案采納下我把 謝謝